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doc
《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doc(2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摘要聚丙烯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也是全球产量最大的树脂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电子产品等领域。但其氧指数只有17.4至18.5,属于易燃材料,且燃烧时易产生大量熔滴,致使火焰传播,从而限制了其在电子,电气,交通,装饰材料等诸多领域中的应用,提高阻燃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聚丙烯阻燃研究尤为必要和重要,为了拓宽聚丙烯材料的应用领域,本文针对聚丙烯易燃烧,发热量大且产生大量的熔滴,极易传播火焰等性能的缺陷,系统论述了目前所用阻燃技术及阻燃剂的发展现状,采用复合阻燃剂改性聚丙烯的方法,提高阻燃能力,介绍了阻燃聚丙烯的阻燃机理,综述了聚丙烯阻燃剂的
2、最新进展,重点探讨了含磷阻燃剂和膨胀型阻燃剂,评述了各类阻燃剂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高效阻燃、低烟、低毒、多功能、精细复合型阻燃剂将是未来聚丙烯阻燃剂发展方向。关键词:聚丙烯,阻燃剂,阻燃机理 目录摘要1第一章 绪论41.1聚丙烯的发展现状41.2聚丙烯阻燃途径5第二章 阻燃剂62.1阻燃剂的发展趋势62.2阻燃机理72.3阻燃剂使用的基本要求8第三章 聚丙烯阻燃剂的分类103.1膨胀型阻燃剂103.1.1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机理103.1.2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103.1.3膨胀型阻燃剂的不足及发展趋势113.2含磷阻燃剂113.2.1含磷阻燃剂的阻燃机理123.2.2含磷阻燃剂的研究123.2.
3、3含磷阻燃剂的发展方向133.3含硅阻燃剂133.3.1含硅阻燃剂的阻燃机理143.3.2含硅阻燃剂的研究143.4含氮阻燃剂153.4.1含氮阻燃剂的阻燃机理153.4.2含氮阻燃剂的研究153.5无机填料型阻燃剂163.5.2无机阻燃剂的阻燃机理17第四章 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展望203.1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应用203.1.1在家用电器方面的应用203.1.2 在汽车行业的应用203.1.3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203.1.4在其他领域的应用213.2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213.3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应用展望23第五章 结语24参考文献25致谢27第一章 绪论1.1 聚丙烯的发展
4、现状聚丙烯(PP)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合成工艺简单以及产品综合性能优异,密度小、表面光泽好,物理力学性能优异,刚性好、强度高、耐化学药品好,成本低等优点,而且加工性能优异,被广泛用于日用品,电子电器,通讯器材,交通运输,包装,建筑业,家庭的装修和装潢,电线电缆工业等诸多领域1,是最有希望实现通用工程塑料的品种之一,也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通用聚合物材料。但是PP的氧指数(LOI)仅为17.4左右,遇火易燃烧,燃烧速度快,发热量高,并伴有发烟滴落现象,容易传播火焰引起火灾,使其应用存在不安全因素,极大地限制了PP材料的应用领域。因此,研制开发具有阻燃能力的聚丙烯材料一直是聚丙烯改性的研究热点之一。聚
5、丙烯树脂是热塑性树脂中发展最快的一种,目前发展速度已超过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据有关统计,2001年世界聚丙烯消费量达到约3129万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聚丙烯消费国,到2002年底,中国聚丙烯生产厂家约有70个,生产能力约为389万吨/年,其中连续法聚丙烯装置32套,生产能力约81万吨/年。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和扬子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能力都达到40万吨/年,是中国最大的聚丙烯生产企业。聚丙烯在国内最大的消费领域是用于编织袋,打包袋和捆扎绳等编织制品的生产,这部分产品用来生产薄膜制品,约占15%左右,其中以BOPP薄膜为主;另外,随着我国汽车,家电工业的迅猛发展,聚丙烯的需求量激增。国内装置生产能
6、力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中国一直是聚丙烯的进口大国;2002年国内聚丙烯表现消费量约为617.1万吨,而年产量仅为374.2万吨左右,自给率从1995年的49.2%上升为2002年的60.6%,这主要与近几年国内投产新装置较多有关。2003年到2005年期间,中国以有多套聚丙烯生产装置。预计到2006年,聚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540万吨每年,表现消费量预计约为840万吨。到2010年聚丙烯表现消费预计为1280万吨,缺口将更大。2002年聚丙烯全球产能为3779万吨,较2001年成长2.9%,其中以东欧地区成长最快,较2001年成长23.6%。根据已发布的新建或扩建计划,2002年至2006年间将
7、新增800万吨/年的PP产能,其中55%在中东地区。随着中东地区几项大石化投资计划的进行,这一地区已成为聚丙烯生产量最快的地区,而亚太地区的高需求也将吸收来自中东地区的新能力。预期2006年聚丙烯产能将达到约4023万吨,亚洲,西欧,北美地区为生产聚丙烯之主要地区。聚丙烯由于价格低廉和性能的优势,广泛应用诸多领域,1999年至2010年全球聚丙烯消费需求量将以8.7%的增长率增长。近年来,我国聚丙烯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内聚丙烯的市场占有率已从1995年的49.2%提高到2000年的68.5%。专用树脂的市场占有率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进口产品相比,国产聚丙烯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质量
8、上依然处于低势。面对我国加WTO,市场日益开放,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必须对聚丙烯加以改进。综上所述,聚丙烯应用广,用量大,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材料,但聚丙烯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其易燃性,且燃烧时产生熔滴,极易传播火焰,这就限制他的部分应用,因此研究聚丙烯的无卤阻燃问题显得极其重要,通过添加阻燃剂提高PP的阻燃性能,是扩大其应用范围的有效途径,聚合物材料阻燃的无卤无毒和低烟化是环保要求的发展趋势 。1.2聚丙烯阻燃途径聚丙烯燃烧为无烟型,不留炭渣,伴随有熔滴和流延起火现象。聚丙烯在高温下热降解过程中会释放出不饱和可燃气体,这些气体均有助于聚丙烯的燃烧,所以,聚丙烯的阻燃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要能够使燃
9、着的火焰熄灭,另一方面还要阻止燃烧时的滴落行为。因此,在对聚丙烯实施阻燃处理时,还要紧密联系和考虑聚丙烯的热降解情况。根据聚丙烯的燃烧机理,阻燃聚丙烯的阻燃行为可以分为气相阻燃行为和凝聚相阻燃行为。气相阻燃行为就是添加的阻燃剂在气相可以阻断预火焰区和火焰区的自由基传播。凝聚相阻燃行为就是添加的阻燃剂一方面通过增加成炭量来降低热降解速度,主要是由于炭层可以隔绝火源以及大量的热,氧气;另一方面通过改变聚合物基体的热降解方式,从而防止滴落的行为,抑制可燃性气体的挥发。所以,对聚丙烯的阻燃,可以有以下途径:1.终止自由基链反应,捕获传递燃烧链式反应的活性自由基,活性较低的自由基。2.吸收热分解产生的热
10、量,降低体系温度,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及硼酸类无机盐阻燃剂是典型的代表。3.稀释可燃性物质的浓度和氧气浓度,使之降到着火极限以下,起到气相阻燃效果。4.促进聚合物成炭,起到隔热,隔氧,抑烟,防止熔滴的作用,达到阻燃的目的2。第二章 阻燃剂2.1阻燃剂的发展现状近二十年来,世界上阻燃剂产量每年以10%到15%的速度递增,阻燃剂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全球阻燃剂总消费量已超100万吨。美国,西欧和日本对阻燃剂的需求量较大,是世界三大阻燃剂市场。1992年为38.2千吨,到1996年增加到452.3千吨,其中以无机阻燃剂为主,占50%以上。欧洲阻燃剂的消费量仅次于树脂和填充剂。1992年为167.1千
11、吨,1996年达233.1千吨,其中以氢氧化铝的消费量最大,发展较快,其占比例由32.4%上升为34.3%3。日本阻燃剂消费量居世界第三位。1992年总消费118.2千吨,其中氢氧化铝为41.7千吨。总体上看,发达国家阻燃剂消费量大,发展快,其中氢氧化铝等无机阻燃剂占很大比重,且所占份额有上升趋势4。从以上数据可直观的看出国外阻燃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产品结构中,无机体系阻燃剂占有一定的优势,约占使用总量的40%到60%,应用比较广泛,而且这种趋势将维持下去,具有很好的发展前。从阻燃剂的发展历史来看,无机体系阻燃剂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这种优势,阻燃剂的发展也是经历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过程。2
12、0世纪60年代,国外最先开发的有机卤系阻燃剂以其阻燃效率高,用量少,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小,价格适中等5优点在阻燃剂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但自1986年起,研究人员6发现有机卤系阻燃剂在热裂解及 燃烧时生成大量的烟尘及腐蚀性气体,对环境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卤系阻燃剂的发展使用自然会受到限制。在寻求环保,安全阻燃剂的形式下,磷系阻燃剂作为一种无卤系阻燃剂,有效的克服了卤系阻燃剂的缺点,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来,随着阻燃剂无卤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无机阻燃剂7。无机阻燃剂最大的优点是低毒,低烟或抑烟,无卤,且价格低廉。国外市场上陆续推出了一些新型的无机阻燃剂的品种,特别是表面处理技术的不
13、断发展,使无机阻燃剂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外对阻燃剂的研究进入比较完善的阶段8,研究人员针对阻燃剂的缺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国阻燃剂的研究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阻燃剂的总生产能力在10104吨以上,1985年产量仅为1千吨。品种也仅为氯化石蜡等极少数,但近年来我国阻燃剂工业发展较快,1993年阻燃剂产量约为100千吨,1995年约为110千吨,1996年全国阻燃剂的生产能力约为150千吨,产量130千吨。其中氯系阻燃剂产量最大,约100千吨,占总量的77%,无机阻燃剂居次,为20千吨,占15.4%。其余分别为溴系阻燃剂5千吨,占3.8%,磷系阻燃剂4千吨,占31%,其
14、他0.7%。而在国外产量较大的溴系阻燃剂在国内存在的生产规模小,品种少,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缺点,难以与国外产品竞争,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我国生产的无机磷系阻燃剂主要是小分子磷酸酯和卤代磷酸酯,存在挥发性大,抗水性差,阻燃性不足的缺点,对耐热性高,阻燃性能优异的高聚物品种生产较少。采用稳定化处理的微胶囊化红磷产量小,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率不高。无机阻燃剂无毒无害且价格适中,主要产品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但品种单一由于缺乏超细化工品种及表面处理技术,导致了产品质量较差,在阻燃剂市场中所占份额不高。从几大阻燃剂生产,使用情况来看,国内开发研制的阻燃剂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而且科技含量较低,仅适应于建筑交
15、通等技术性要求不强的领域,在对阻燃剂性能要求较高的电子工业,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中应用的还很少9。目前,应用在聚丙烯的主要阻燃剂是传统的卤素阻燃剂,具有添加量少,阻燃性好等优点,但是它在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烟雾和卤化氢等有毒气体,不利于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并会产生二次污染,如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Dioxin问题就是由多溴二苯醚及其阻燃的聚合物在热裂解及燃烧时产生多溴代二苯并呋喃引起的10。因此,开发新型的无卤环保型阻燃剂是阻燃科学发展的趋势,也是目前阻燃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2.2 阻燃机理 所谓阻燃是指降低材料在火焰中的可燃性,减慢火焰蔓延的速度,使火焰移去后能很快自熄,不再阻燃。聚丙烯链的断裂
16、首先发生在氧气存在时表面的弱键,接着聚合物内部C-C键开始裂解成自由基,氧气在体系内进一步扩散就有利于形成过氧自由基,当温度高于350摄氏度,自由基会发生脱氢反应。这种自由基引发开始后,就会发生动力学链蔓延11,聚丙烯的阻燃可以通过改变热裂解反应或者阻止自由基链引发实现。从聚丙烯燃烧过程的分析可知,要达到阻燃目的,就必须切断可燃物,热和氧气三要素构成的燃烧循环。阻燃作用的原理,有物理的,也有化学的。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可以归纳以下几种12:1.吸热作用:具有高热容量的阻燃剂,在高温下发生相变,脱水或脱卤化氢等吸热分解反应,降低聚合物表面和火焰区的温度,减慢热裂解反应的速度,抑制可燃性气体的生成
17、。2.覆盖保护作用:阻燃剂受热后,在聚合物表面熔融形成玻璃状覆盖层,成为凝聚相和火焰之剑的一个屏障,这样既可隔绝氧气,阻止可燃性气体的扩散,又可阻挡热传导和热辐射,减少反馈给聚合物的热量,从而抑制热裂解和燃烧反应。3.气体稀释作用:阻燃剂吸热分解释放出的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氨等不燃性气体,使聚合物裂解出的可燃性气体浓度被稀释到燃烧极限以下,或使火焰中心处部分区域的氧气不足,阻止燃烧继续。4.提高热裂解温度: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中引入芳烃或芳杂环,以增大分子链间的密集度和内聚力,提高聚合物的耐热性;或者通过大分子链交联环化,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等方法,改变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提高炭化程度,抑制
18、热裂解,减少可燃性气体的产生。5.凝聚相阻燃:通过阻燃剂的作用,在凝聚相反应中改变聚合物大分子链的热裂解反应历程,促使发生脱水,缩合,环化,交联等反应,直至炭化,以增加炭化残渣,减少可燃性气体的产生,使可燃性气体的产生,使阻燃剂在凝聚相发挥阻燃作用。凝聚相阻燃作用的效果,与阻燃剂同聚合物在化学结构上的匹配与否有密切关系。6.气相阻燃:通过阻燃剂的热裂解产物,在火焰区大量地捕捉高能量的羧基自由基和氢自由基,降低他们的浓度,从而抑制或中断燃烧的链锁反应,在气相发挥作用。7.微粒的表面效应:在可燃性气体中混有一定量的惰性微粒,不仅能吸收燃烧热,降低火焰温度,而且会如同容器的壁面那样,在微粒的表面上将
19、气相燃烧反应中大量的高能量氢自由基转变为低能量的氢过氧自由基,从而抑制气相燃烧。2.3 阻燃剂使用的基本要求1.任何一种阻燃剂对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阻燃剂在注塑的环境下使用效果比较好,而有些则更适宜纺丝或挤出工艺等。2.溴系与氮系阻燃剂有可能受到某些助剂或工艺的影响而“失效”。比表面积比较大的炭黑、碳酸钙、其它填充物、某些颜料、氧化锌等都可能是卤系阻燃剂的致命杀手!不同塑料的混合由于高低熔点和分解温度的差别,可能会造成燃烧过程中的“灯芯”效应,从而使阻燃效果大打折扣。3.阻燃剂在树脂中的分散很关键,是否有效的形成“岛屿结构”或有效互溶对于发挥阻燃剂的阻燃效率都至关重要。并改善阻燃聚合物
20、的表面光滑性。4.阻燃效率高,获得单位阻燃效能所需用量少。5.本身低毒或无毒,燃烧时生成的有毒和腐蚀性气体及烟量尽量少,对环境友好。6.与被阻燃基材的相容性好,不易迁移和渗出。7.具有足够高的热加工性能和最后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电学性能。8.具有可接受光稳定性。9.原料来源充足,制造工艺简便,价格低廉。但实际使用中的阻燃剂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选择使用阻燃剂时大多是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其他要求间折中以求的最佳的综合平衡。第三章 聚丙烯阻燃剂的分类对聚丙烯进行阻燃研究,必须首先考虑以下四个基本因素13:(1)阻燃剂在经久不息的加工温度下必须是热稳定的;(2)阻燃剂不能与聚丙烯
21、发生反应,但又必须与聚丙烯很好的相容,不能有析出和迁移效应;(3)阻燃剂必须能够长久的保持其阻燃作用;(4)阻燃剂不应有毒,燃烧时不产生毒性和腐蚀性气体。为此,对聚丙烯的阻燃研究,前人进行了大量工作。3.1膨胀型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一般是以P,N和C元素组成为核心成分的阻燃剂,通常由碳源(成碳剂),酸源(脱水剂)和气源(膨胀剂)三部分组成。燃烧时,各组分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多孔膨胀炭层,该炭层能起到隔热,隔氧,抑烟和防止熔滴作用,从而达到阻燃目的。但膨胀阻燃剂必须与被阻燃的聚合物相匹配才能发挥好的阻燃效果。3.1.1 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机理膨胀型阻燃剂在受热时,成炭剂在脱水剂作用下脱水成炭,炭化物
22、在膨胀剂分解的气体作用下形成蓬松发孔封闭结构的炭层。该炭层为无定形碳结构,其实质是碳的微晶,一旦形成,其本身不燃,并可阻止聚合物与热源间的热传导,降低聚合物的热解温度。另外,多孔炭层可以阻止气体扩散,即阻止外部氧气扩散到末裂解聚合物表面,当燃烧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热能时,燃烧的聚合物便会自熄,此炭层形成的历程:1.在较低的温度下酸源释放出无机酸;2.在稍高于释放酸的温度下,发生酯化反应,体系中的胺可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3.体系在酯化前和酯化过程中熔化;4.反应产生的水蒸气和由气源产生的不燃气体使熔融体系发泡,与此同时,多元醇磷酸酯脱水炭化,形成无机物及炭残留物,且体系进一步膨胀发泡;5.体系胶
23、化和固化,反应完成,形成多孔泡沫炭层。3.1.2 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膨胀型阻燃剂最早可追溯至1938年公布的关于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美国专利14,在初步确定了膨胀型防火涂料中阻燃剂的基本组成的基础上,Jone等15人提出了酸源,炭源和气源的概念:随后,Vandersall16对化学膨胀型阻燃涂料体系包含的组分进行了分类,并明确了各组分的作用,膨胀型阻燃剂作为当前阻燃领域发展迅猛的新型阻燃体系,其优异的阻燃性能,低烟,无毒且不产生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友好性使之成为阻燃研究领域的活跃点。Chiu等人17研究传统的APP/MP/PEP膨胀型阻燃体系阻燃聚丙烯发现,随APP含量的增加,阻燃复合材料的LOI值提
24、高;在锥形量热测试中,热释放速率峰值在APP含量较低时即有显著的降低;尽管如此,阻燃性能提高的同时,因三组分IFR的较大含量导致PP力学性能劣化明显。Fontaine等人18采用三氯氧磷与季戊四醇等合成型新的单一分子膨涨阻燃剂,该膨胀型阻燃剂在阻燃聚丙烯方面表现出较优异的效率。30wt%的添加量不仅使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值达到30%以上,而且通过UL94-VO级;此外,硼酸锌与该新型IFR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阻燃作用,2wt%的硼酸锌取代等量的IFR时,复合材料的LOI值提高至约40%,阻燃性能进一步优化。3.1.3 膨胀型阻燃剂的不足及发展趋势虽然膨胀型阻燃剂具有环境友好性并表现存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阻燃 聚丙烯 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