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双柳矿煤层水文地质构造分析.doc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双柳矿煤层水文地质构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双柳矿煤层水文地质构造分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 专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题 目: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双柳矿煤层水文地质构造分析 姓 名: 林起源 学 号: 22 院(系): 地矿系 专 业:地质调查与找矿指导老师: 孙宝玲 职 称: 高级讲师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二 O 一 四 年 三 月 摘要本文主要对双柳矿井的地质构造,地下水等的研究,目的使之能更好服务生产进而取得良好的效益,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实地观察,测量和参考文献。取得较详细的地质资料,提出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意义,轻视地质工作必定带来不利局面,提醒煤矿必须重视地质工作。关键词 矿井 地层 构造 水文 意义 目 录摘 要.1目
2、录1序 言11 矿区概况31.1矿区交通地理概况31.2 矿区地理31.3 矿井生产概况41.4 矿井以往水文地质工作42 井田地质、水文地质52.1 地层52.2 构造92.2.1 区域构造92.2.2 井田构造102.3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112.4 井田内主要隔水层152.3.1 上组煤隔水层162.3.2下组煤底板隔水层172.3.3奥灰顶部相对隔水层183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其水害类型193.1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93.1.1 区域水文地质193.1.2 井田水文地质203.2 矿井开采水文地质特征203.2.1 矿井涌水特征203.2.2 主要充水水源及其特征213.2.3 矿井充水
3、途径233.2.4 矿井目前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234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24结论与建议245参考文献.25致谢序 言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火灾等并列的矿山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安全灾害之一,长期以来,因为煤矿水害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极为惨重。近年来,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突水淹井、淹采区事故多发,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为遏制煤矿重特大水害的事故的频繁发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就加强大煤矿防治水工作提出了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98号),明确要求煤矿企业要认真编制并组织实施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2006年6月15
4、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在全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座谈会上再次要求各煤矿企业和有关单位要针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制煤矿防治水规划和水害应急预案,建立矿井水害防治工作长效机制。这一方面表明了国家有关部门在对煤矿水害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表明了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在防治水工作中的重要性。双柳煤矿是汾西矿业集团主力矿井之一,双柳井田地处河东煤田中部,在水文地质单元中属柳林泉域系统。现年产原煤250万吨,目前开采二叠系山西组3#、4#煤层(上组煤)。在未来5年内,双柳煤矿计划开采石炭系8#、9#、10#煤(下组煤),由于开采深度增大,面临的水文地质问题更加严重。上组煤
5、和下组煤层都存在带压开采问题。上组煤距离太原组灰岩含水层2030M,承受太灰水压25MPa,下组煤距离奥灰含水层平均60m,煤层底板承受奥灰水压27.28MPa。同时由于下组煤层的直接顶板为太原组灰岩,在开采过程中受到顶板灰岩水的影响。已探明和未探明的断层及陷落柱的导水性也是双柳矿现存的较大水文地质问题。鉴于以上存在的诸多水文地质问题,汾西矿业集团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为双柳煤矿编制防止水5年规划,合理地安排矿井防治水工作,避免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盲目性,合理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防治水的工程和科研项目,确保煤矿安全和高产高效。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收集了矿井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了矿井
6、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矿区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并针对双柳煤矿的水文地质特点,结合双柳煤矿的采掘计划,提出了双柳煤矿的防治水规划总体思路,确定了双柳煤矿防治水策略,论证了各项探查工程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从矿井地下水观测网建设、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查、防治水工程安排以及矿井日常水文地质工作要求等方面,全面规划了双柳煤矿今后的防治水工作。规划的制定将对双柳煤矿以后的防治水工作有很大指导作用,其实施将保障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本规划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7年1月);2、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炭工业部,1984年5月);3、矿
7、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年);4、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煤炭工业部,1996年12月);5、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年5月);6、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总煤矿(2006)98号);7、双柳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2008年);8、双柳煤矿20102014年生产衔接规划;9、煤矿防治水规定 (2009年12月1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一章 矿井基本概况1 矿区概况1.1矿区交通地理概况汾西矿业集团双柳煤矿位于山西省河东煤田中部。
8、南距柳林县城17km,行政区划属吕梁地区柳林县。井田面积31.03km2,其范围北至三交三号井田精查区13剖面线,南至聚财塔北断层,东至精查区东界。区内交通较为便利,柳林县有铁路和公路与全国各地相通,县城通往孟门镇的油路从矿区中部穿过,距307国道16Km。图1-1 交通位置图1.2 矿区地理本区属吕梁山系,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地形形态主要为侵蚀地形,表现为强烈切割的梁峁状低中山黄土丘陵,冲沟密集而窄、河床基岩出露。区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纵观区内地形,东高西低,沟谷基本呈东西向垂直黄河分布。区内地形最高点位于白家坡南,标高+1000.5m,最低点为西南角的黄河滩,标高+644.0m。本
9、区属黄河水系,区内无大的河流,只有数条东西向的季节性流水的冲沟向西汇入黄河。雨季水流量大,79月份流量占全年的5070%。黄河从区西缘流过,流经距离约10km,河床高程约+610+650m,年平均流量924.4m3/s,最大流量19500 m3/s 。本区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8.8,1月份最低,平均为-7.6,7月份最高,平均22.6。多年平均降水量519.3mm,最大降水量在7月份,为1299mm,最小在12月份,为3.6mm。蒸发量年平均值为2141.9mm,最大在6月份,平均为362.3mm。1.3 矿井生产概况双柳煤矿前身是柳林的白家焉煤矿
10、,为年产15万吨的地方小煤矿。1999年,汾西矿务局在国家煤炭工业局以煤规字1999第129号关于成立汾西矿务局双柳煤矿的请示和国家计委以计1999第946号关于汾西矿务局双柳煤矿扩界问题的批复的基础上,对原有井田进行扩界后开始技改扩建,从1998年9月18日开始建井,2001年6月29日开始投产,2002年5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双柳煤矿,隶属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年,经过多次技改扩建,目前主采山西组煤层,实际生产能力300万吨/年。矿井采用立、斜井混合开拓方式,采区是大巷中央开拓,双翼布置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后退式进行回采。2005年产量146.7万吨,2
11、006年产量196.1万吨,2007年产量达到241.8万吨。计划2012年开采下石炭系组煤。1.4 矿井以往水文地质工作1989、1995年148地质队提交的详查、精查报告分别于己1990、1997年被山西省煤管局和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审查批准,涉及本区钻孔共9个,其中井田内6个。1999年,汾西矿务局生产勘探队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双柳煤矿地质报告,报告认为初步查清了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的裂隙岩溶充水矿床,指出了奥灰水潜在威胁,同时报告还指出钻孔工程偏稀,还需在生产建设中进行补充勘探。2005年3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完成了双柳煤矿开采水文地质可行性论证研究,该
12、报告认为双柳煤矿上组煤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充水水源主要为山西组裂隙含水层,经采掘活动可逐渐疏干,底板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在无垂直导水通道沟通奥灰的情况下,仍以静储量为主。下组煤开采矿井充水水源为顶板太灰含水层和底板奥灰含水层水,具备奥灰突水的不利因素,带压开采方法及其配套措施是防治奥灰突水的基本技术体系。该报告明确提出了双柳煤矿防治水技术路线以及补充勘探的具体要求。 2006年11月,山西省煤炭地质148勘查院提交了山西省柳林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双柳煤矿补勘地质报告,该报告是在井田内各阶段地质勘探资料及三交三号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综合分析整理编制而成的,达到了精查报告的研究程度
13、。主要成果:(一)、查明了井田的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控制了井田内次级褶曲轴向和产状。(二)、对含煤地层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查明井田内稳定可采煤层为4(3+4)、8、9(8+9)号煤层,查明了煤层的层位、厚度、结构及分布形态和范围。(三)、查明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水位、水质、富水性及分布情况,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查明了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及隔水性能,基本查明了矿井充水水源及途径,并预计了矿井涌水量。确定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二类一型和三类一型。即双柳煤矿为以裂隙和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井。2008年10月,煤炭科学研究总
14、院西安研究院提交了汾西矿业集团双柳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本次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共施工水文地质勘探钻孔8个,其中奥灰水文孔3个,太灰水文孔5个,实际完成钻探工程量4854.49m,抽(注)水试验10层次,水文测井4829.65m,水质简分析8件,水质全分析39件,同位素测试5组,岩石力学测试74组,完成了1:1万水文地质38.6km2。该报告基本查明了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和奥套系峰峰组、上马家沟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探查了太灰与奥灰含水层之间的连通性,运用解析法及数值法预测了矿井涌水量。双柳煤矿属华北型石炭二叠系含煤建造,地层自老至新有下古生界中奥陶统;上古生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
15、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本组与下伏下马家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上部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晶及微晶结构,致密、坚硬、质纯,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其次为白云石、石英、燧石及粘土矿物少量,裂隙较发育,以溶蚀裂隙为主,局部裂隙方解石晶体所充填;下部岩性为浅灰色白云质灰岩,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致密、坚硬,质较纯,局部岩石破碎,裂隙较发育。钻孔揭露厚度50.3651.88m。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本组连续沉积于上马家沟组地层之上。底部多为角砾状泥灰岩和灰岩。中下部为泥灰岩、灰岩,含脉状及纤维
16、状石膏35层,有时见深灰色硬石膏层;上部为中厚层状石灰岩,质较纯,夹薄层泥灰岩、泥岩。揭露厚度113.35116.25m,平均厚度114.32m。根据岩性由上至下分二段:二段(O2f2):灰色、深灰色灰岩,隐晶质泥晶(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致密、坚硬,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次为白云石,微含泥质。中夹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裂隙不甚发育,且多见方解石所充填。揭露厚度20.7027.52m。一段(O2f1):灰色、深灰色厚层状膏溶角砾岩、石膏岩及硬石膏层,中夹深灰色灰岩及泥质灰岩,泥晶(微晶)结构,厚层状构造,岩石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且多被方解石所充填。揭露厚度85.8392.65m。
17、石炭系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本组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根据沉积特征及岩性,由上至下分二段,揭露厚度35.2546.20m,平均厚度41.43m。上段(C2b2):岩性为灰黑色砂质泥岩、深灰色铝质泥岩、灰色粉砂岩夹细粒石英砂岩及中粒石英砂岩、灰白色及暗灰色泥质灰岩及灰岩,以及灰黑色薄层泥岩及煤线。揭露厚度22.4539.59m。下段(C2b1):铁铝岩段,岩性为浅灰色、灰绿色铝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细粒砂岩、灰黑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底部为灰绿色透镜状鸡窝状黄铁矿层。揭露厚度6.6112.80m。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该组以K3砂岩底为顶界,以K1砂岩底为底界,连续沉积
18、于下伏中统本溪组地层之上。根据沉积环境及岩性组合特征,由上至下分为三段,揭露厚度55.9287.45m。上段(C3t3):由K3砂岩底至L5灰岩顶。岩性以深灰色、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炭质泥岩或浅灰色铝质泥岩。揭露厚度5.1010.40m。中段(C3t2):由L5灰岩顶至L1灰岩底。岩性主要由35层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L5、L4、L3、L2、L1)夹碎屑岩类组成。生物碎屑灰岩为泥晶(微晶)结构,泥质成分较高,裂隙及岩溶不发育,且多被泥质所充填。灰岩中夹灰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及浅灰色铝质泥岩,以及灰黑色粉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K2)。本段含煤12层,为6#和7#煤层,
19、为局部可采薄煤层。揭露厚度34.9947.71m。下段(C3t1):由L1灰岩底至K1砂岩底。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浅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细粒砂岩,中夹01层极不稳定的生物碎屑微晶灰岩(L0)及浅灰色铝质泥岩。本段含煤3层,自上而下为8#、9#、10#煤层均为可采煤层。底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K1标志层)。揭露厚度27.039.41m。 二叠系山西组(P1s)该组以K4砂岩底为顶界,以K3砂岩底为底界,与下伏石炭系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岩性以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为主,局部夹灰黑色炭质泥岩及灰色铝质泥岩。自上而下含2#、3#、4
20、#、5#煤,为可采煤层,或局部可采煤层。底部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粗粒或中粒长石石英砂岩(K3标志层)。揭露厚度66.6596.35m。a.下段:以K3砂岩为底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厚度变化大,一般为9.3431.43m,平均20.30m。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K3砂岩横向分布不稳定,其上发育3#、4#煤层,为山西组主煤层,厚度稳定全井田可采,局部可采5#煤层。b.中段:从4#煤层顶界或S1砂岩底界至2#煤上S6砂岩底界,厚度为6.0428.49m,平均16.7m。主要发育S3、S4两层砂岩及3#、2#煤层。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砂岩横向不稳定,有时合并,厚度达19m。 c.上
21、段:从S6底部至K4底界,厚度为16.9053.66m,平均31m。本段厚度变化大,发育34层砂岩,含24层不稳定煤层。下石盒子组(P1x)该组以K6砂岩底为顶界,以K4砂岩底为底界,连续沉积于山西组地层之上。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按岩性分上、下两段,本次补勘钻探揭露厚度68.45103.95m。上段(P1x2):由K6砂岩底至K5砂岩底。顶部为灰色、灰绿色夹紫色斑块的铝质泥岩(桃花泥岩),其下为灰色、灰绿色中厚层状粉砂岩、中粒与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底部为灰绿色厚层状细粒及粗粒长石石英砂岩(K5标志层)。揭露厚度37.5
22、551.55m。 下段(P1x1):由K5砂岩底至K4砂岩底。岩性为灰色、灰绿色中厚层状粉砂岩、长石石英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深灰色砂质泥岩与泥岩,底部为灰白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细粒及中粒长石石英砂岩(K4标志层)。揭露厚度30.9055.50m。上石盒子组(P2s)该组以K8砂岩底为顶界,以K6砂岩为底界,连续沉积于下石盒子组地层之上。岩性主要由灰绿色、灰色、灰紫色、紫绿色、蓝灰色及紫红色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该组分上、中、下三段,钻孔揭露厚度172.20372.70m,平均揭露厚度267.10m。其中该组以Ms5钻孔揭露的地层较全,揭露厚度372.70m。上段(P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 焦煤 汾西 矿业集团 双柳矿 煤层 水文地质 构造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