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之模板工程施工工艺.doc
《建筑工程施工之模板工程施工工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施工之模板工程施工工艺.doc(24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一、模板安装1、柱模板安装以放好的柱轴线、边线为依据,立好四周定型木模,外加6080通长方木骨档。每侧不少于三根且骨档间距不大于250mm。截面小于700700的柱箍采用短钢管加扣件固定,大于或等于700700的采用12槽钢进行加固,加固间距不大于500mm,对用槽钢加固的系统,在柱脚部应加一道钢管,防止柱脚跑位。为保证柱子定位不跑位,要求在柱脚焊定位钢筋,加固体系与支模架的扫地杆连成同一个系统。对截面大于700mm的柱,应采用12对拉螺杆进行加固。螺杆间距不大于500mm。为防止柱脚因漏浆而出现烂脚现象,在柱脚模板封好后,用1:1的水泥砂浆对缝隙进行填补。校正垂直度时,应根
2、据边线垂直两个方向进行校正。2、框架梁支模(1) 梁模板底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配制,四面刨光,厚度均匀,边侧必须于平面成直角,使梁侧模板与梁底模板连接密封,确保梁底砼棱角完整;(2)梁侧板采用九夹板配制,要求梁侧板有足够的强度承受混凝土浇捣时的侧压力,对梁高600h700mm时,每个截面梁中间位置布置直径为12mm 穿梁螺栓1道。对梁高800h1300mm时,每个截面梁中间位置布置直径为12mm 穿梁螺栓2道。(3) 梁模板排挡采用松木档,间距梁高小于700mm的不得大于400mm,大于700mm的不大于150mm。梁模板严格按梁断面尺寸进行配制,误差不得超过2mm;(4) 侧模配制时,必须
3、从梁的净跨之中计算,接点设置于梁跨中间,确保梁、柱细部尺寸完整,梁底板按规范要求大于4m跨度的应起拱,以1.5/1000为标准。(5) 梁模板具体做法如图3所示: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3、楼梯模板楼梯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平台梁及基础模板,再装楼梯底板模板,然后安装楼梯外帮侧板,应先在其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用套板画出跳步侧板位置线,固定踏步侧板的档木在现场装订。 4、现浇楼板支模现浇楼板采用18厚九夹板,支模排挡采用6080方木档,对板厚等于160mm的间距不得大于300mm,小于150mm的板间距不得大于400mm。 如下图2:5、 支模架搭设方法(1)当梁高700mm 时
4、梁支撑立杆纵距(跨度方向)900mm,横距1000mm,水平杆步距1500mm。梁底的横楞采用木楞,间距150mm。在梁中部位置2道12穿梁螺杆,螺杆间距500mm。(2) 当梁高 700mm 时,梁支撑立杆纵距(跨度方向)1500mm,横距 1000mm,水平杆步距 1500mm。梁底的横楞采用木楞,间距400mm。(3) 当板厚160mm时,板支撑立杆纵距900mm,横距(与梁平行方向900mm ,水平杆步距1500mm。板底的横楞采用方木的规格60mm80mm,间距 300mm,垂直于梁方向铺设。(4) 墙板的纵楞间距700mm、横楞间距350mm,穿墙螺杆的规格12、水平间距350mm
5、,纵向700mm。(5) 立杆之间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并应全部拉通,以保证整体刚度;若因立杆间距不一致,调整立杆间距,不得超过方案要求。(6)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4根立杆设置。(7) 两端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二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所有竖向和水平剪刀撑的钢管接长度为1000mm用三只旋转扣件连接。(8)所有立杆底离地100mm设双向扫地杆;有高差位置,较高处的扫地杆应与较低处的立杆连接不少与两排立杆。(9)梁高大于1100时梁底的水平支撑杆底采用双扣件加固。(10)立杆的连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受高度限制,当最上面一
6、根钢管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必须大于1000mm,搭接范围内用不少于三只旋转扣件连接牢固,并在上面一根钢管的底部设置一只防滑顶扣。相邻立杆的连接接头应相互错开。(11)在搭设架体过程中和架体完成后,应严格检查扣件是否已经拧牢。用扭矩扳手检查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小于65N.m。(12)拆模时间应结合计算书结果与现场拆模试块综合考虑。(13)如果支撑架底部是土基层时,应先做砼结构层,砼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搭设支撑架。6、模板安装的要求(1)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1/10003/1000。(2)现浇层应采用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安装
7、上层模板及支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下层楼段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b、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c、采用桁架支模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要求。(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尺寸基 础10钢尺检查柱、墙、梁+4,-5钢尺检查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5、质量要求(1)模板及支撑应
8、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与变形,模板内侧面要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2)固定在模板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二、模板的拆除1、及时拆除模板,将有利于模板的周转使用,加快工程进度,拆模要掌握时机,应使混凝土达到必要的强度,拆除模板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材料等要及时运走,整理。(2)拆模的顺序一般应是后支的先拆,先去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3)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4)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的支柱仅可拆除一
9、部分,跨度4m以上的梁下均应保留支柱,其间距不得大于3m。2、模板拆除要求(1)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到损坏时方可拆除。b、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项次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按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的百分率(%)1板2502,8752梁、拱、壳87581003悬臂构件-100三、设计依据1、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主体框架结构部分现浇梁板柱模板均采用,同时采用满堂扣件式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而搭设用的各类材料均采用外径48、壁厚3.5的钢管.2、本工程混凝
10、土工程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浇框架柱至梁底位置;第二步浇筑框架梁板和剩余柱头。 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240700) 一、梁模板基本参数 梁截面宽度 B=250mm, 梁截面高度 H=700mm, 梁模板使用的方木截面60mm80mm。 梁模板截面底部方木距离40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方木距离40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18mm,弹性模量E=10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梁侧模面板厚度h=18mm,弹性模量E=10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模板自重 = 0.300kN/m2; 钢筋自重 = 1.500kN/m3; 混凝土自
11、重 = 24.000kN/m3; 施工荷载标准值 = 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2.000h; 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5.000; 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600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公式计
12、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16.800kN/m2 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16.800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6.000kN/m2。 三、梁模板底模计算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25.001.801.80/6 = 13.500cm3; I = 25.001.801.801.80/12 = 12.15cm4; 梁底模板面板按照三跨度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梁底模面板计算简图 1.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 M/W f 其中 梁底模板的强度计算值(N/mm2); M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q
13、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kN/m); q=1.20.300.25+24.000.250.70+1.500.250.70+1.42.500.25=6.32kN/m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0.106.320.4002=-0.101kN.m =0.101106/13500.0=7.490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强度小于15.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4006.320=1.516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516/(225018)=0.505N
14、/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面板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q = 0.300.25+24.000.250.70+1.500.250.70=4.537N/m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 = 0.6774.537400.04/(10010000.00121500.0)=0.647mm 梁底模板的挠度计算值: v = 0.647mm小于 v = 400/400,满足要求! 四、梁模板底方木计算 梁底方木的高度 H = 80mm; 梁底方木的宽度 B = 60mm;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15、W = 6.008.008.00/6 = 64.0cm3; I = 6.008.008.008.00/12 = 256.00cm4; 梁底方木按照按照集中荷载作用的简支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图 梁底方木计算简图 1.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 M/W f 其中 梁底方木的强度计算值(N/mm2); M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P 作用在梁底方木的集中荷载(kN/m); P=1.20.30(0.25+20.70)+24.000.250.70+1.500.250.70+1.42.500.250.40=3.20kN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L 梁底方木的跨度,L =1000mm
16、M=3.201000.000/4/1000=0.800kN.m =0.800106/64000.00=12.50N/mm2 梁底方木计算强度小于13.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5P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53.20=1.60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100/(26080)=0.50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梁底方木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P = 0.30(0.25+20.70)+24.000.250.70+1.
17、500.250.700.40=1.983kN 最大挠度 v = 198310003/(48100002560000)=1.613mm 梁底方木的挠度计算值: v = 1.613mm小于 v = 1000/400,满足要求! 五、梁模板侧模计算 梁侧模板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图 梁侧模板计算简图 1.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 M/W f 其中 梁侧模板的强度计算值(N/mm2); M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q 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N/mm); q=(1.216.80+1.46.00)0.70=19.99N/mm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0.1019.99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施工 模板 工程施工 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