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报告.doc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坡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言受XX县国土资源局委托,XX单位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调查,于1月20日至1月22日会同XX市国土资源局领导、XX县人民政府领导及相关人员和XX镇主要领导对灾害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第二章 地理位置及乡镇概况2.1地理位置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安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位于XX镇东部XX村XX组的下侧,大沟左岸,距XX镇约1km。镇和村组之间有水泥路,交通便利。2.2乡镇概况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大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西接勐简乡、XX县县城,北与永德县和勐永镇接壤。XX镇国
2、土面积535.08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52平方公里,是XX县第三大坝子。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坝区年平均气温17.2,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2.3,年降雨量1700毫米,全年无霜期310320天,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全镇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7万人,占总人口的96%;居住着傣、佤、拉祜、回等14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936 人,占总人口的33.12%。人口自然增长率 4.74,人口密度 56 人/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8.16万亩,其中,水田2.03万亩,旱地6.13万亩,人均耕地2.85亩。2010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
3、入2.49亿元,增长13%;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增长31%;农民人均有粮292公斤。XX县XX镇XX村XX组共有村民168户740余人,建筑物以12层为主,基础为浅基,墙体采用实心或空心砖砌成,局部为土墙。第三章 地质环境条件3.1气象、水文(1)气象XX县地处横断山系南段,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属北热带和南亚热相交的结合部,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候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干、湿两季。由于受构造运动影响,境内地形起伏,海拔高低悬殊,立体气候明显。海拔800m以下的低热山脚和河谷坝区气候炎热多雨,终年无霜;海拔800m以上地区气候温和,多雨多雾,时有霜降。据XX县气象站统计资料,全县年平均气温1
4、8.8,年平均日照时数2162小时,年平均总积温6883.3,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年平均降雨量1331.84mm,年平均蒸发量1640.1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据XX气象局资料:县域内年降雨量最大为1757.10mm,出现于2001年,最大日降雨量152.10mm,出现于2006年10月7日;XX镇近10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mm,最大日降雨量149mm,出现于1983年8月1日。(2)水文滑坡区处于忙枕大河的大沟支流,大沟发源于XX镇镇政府驻地下方,沟谷呈“V”字型,全长14.8km,汇水面积3.91km2,多年平均洪峰流量7L/S,10年一遇的最大洪峰流量为12.1L/S,调查期间
5、流量0.040.06L/s(见照片1),向北西方向迳流,于滑坡下方约100m与忙枕大河交汇。沟内中下游侧蚀较强烈,局部已发生小规模的坍塌、垮塌现象。照片1 堰塞湖上游的大沟3.2地形地貌调查区地处滇西横断山系南段,属滇西南中山宽谷亚区,西邻缅甸掸邦高原,总体属XX盆地地貌区,区内地势总体由北西向南逐渐降低,调查区处于大沟左岸,地势由河道向北西XX村XX组方向斜坡逐渐增高,地形坡度1520,地面标高12601340m,相对高差80m。3.3地层岩性XX县XX镇XX村XX组民房、道路区分布第四系人工活动层(Qml)填土,斜坡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粘土、粉质粘土混碎石,沟谷地段分布第四
6、系冲洪积层(Qal+pl)卵砾石、砾砂、砂土、粉土夹砂质粘土,下伏地层为上第三系中新统(N1)砾岩、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按地层单位由新至老描述如下:一、第四系人工活动层人工填土(Qml):由碎石、碎块等组成,为XX镇XX村XX组民房、公路建设填土,分布范围较广,厚度约0.21.0m,局部高填方地带厚度较大。耕植土(Qpd):褐灰、褐色,由粘土、粉质粘土组成,结构松软,含植物根系,厚度0.50.7m,分布在地表。二、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粘土、粉质粘土混碎石:碎石粒径0.52.0cm,成分碎石及砂岩,角砾及碎石状,含量510%,分布比较均匀,结构疏松,土质松软,较为潮湿。于山坡表层
7、分布,厚度约115m。三、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卵砾石、砾砂、砂土、粉土夹砂质粘土:为褐灰色、灰色,卵砾石含量3055,砂土充填,结构松散。主要分布于大沟河床地带,厚度0.54m。四、上第三系中新统(N1)砾岩、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灰、浅灰色,夹少量炭质粘土岩、煤线,半成岩,半胶结状,厚度1501624m。 调查区地层岩性一览表 表1 界系统组代号岩性特征厚(m)分布范围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人工活动层Qml碎石、碎块0.21.0区内民房、道路建设区耕植土Qpd粘土、粉质粘土0.50.7缓坡段地表残坡积Qel+dl粘土、粉质粘土混碎石115山坡表层分布。冲洪积Qal+pl卵砾石、砾砂
8、、砂土、粉土夹砂质粘土0.54大沟河床地带上第三系中新统N1砾岩、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1501624滑坡下部基岩,滑坡后缘有出露。3.4地质构造调查区在区域构造上处于滇西经向构造带(即三江经向构造带),区内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形迹走向为北东向,次级为近南西向、北西向,处在南汀河东支断裂带上,构造面貌比较复杂,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行迹十分发育。区内北东向断裂为控制性断裂,在拟建场地基本上平行北东向断裂构造展布,北东向断裂均为压性逆断层,走向北东,断层面总体倾向4570。区内延长7.523.0km不等,断层破碎带宽度50120m不等,裂隙发育,岩层产状紊乱,局部见断层角砾
9、岩,断层陡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形成勐永、XX、XX断陷盆地,区内断裂特征描述如下:F1南河断裂:由盆地东侧边缘分出后通过山间断陷凹地,经分水岭、头道水后向南西延伸出图,断裂走向2040,延伸长60km,倾向北西,倾角4060。陡倾,北西盘主要为下古生界澜沧群变质岩;南东盘为印支期花岗岩。断层物质为构造角砾岩、糜棱岩,破碎带宽数10200m,为压扭性断裂。F2热水塘断裂:北东走向,延伸长46km,倾向北西,倾角4555,断裂坡碎带宽100300m,属压扭性断裂。F3大寨断裂:走向3040,倾向300310,倾角6070,区域上长度约23.0m,为一逆断层,断层破碎带宽度60140m,岩体破碎
10、,断层裂隙及角砾岩发育,大部分地段形成断层谷。F4南天门断裂:北东走向,延伸长80km,倾向北西,倾角4070,断层破碎带宽度1020m,具角砾岩、糜棱岩等,属压扭性断裂。F5三尖山断裂:北东走向,延伸长约65km,倾向北西,倾角4060,断层破碎带宽度3050m,岩体破碎,发育角砾岩、构造透镜体、糜棱岩等,属压扭性断裂。F6芒茂断裂:由北西方向向南东方向延伸,区域上延伸长12km,倾向北东,倾角35,属压性断裂。F7农场断裂:北西走向,延伸长15km,倾向南西,倾角30,属张性断裂。F8XX曼岗山断裂:总长大于90km,在本区出露25km左右,是影响XX盆地的主要构造,控制盆地东边的发展,呈
11、NENNE向延伸,倾向290,倾角30。为左行的压扭性断裂,挤压破碎带宽300m,旁侧有“”扭裂及派生旋卷构造等。沿断裂洼地、漏斗、落水洞呈串珠状分布。F9弄告断裂:长58km,本区出露20余km,呈NESE向延伸,北段为扭性,中段和南段为压扭性断裂。F10勐永大翁弄断裂:全长大于85km,本区出露10余km,为压扭性断裂,岩石强烈挤压破碎、褶皱,发育糜棱岩、超基性岩、灰岩等构造透镜体,破碎带宽1001000m。XX镇XX村XX组滑坡所在地及危害区域无褶皱构造分布,调查区内未发现次级断裂、褶皱构造。3.5工程地质条件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地表分布残坡积粘土、粉质粘土混碎石,为松散土体,结
12、构特征呈粒状、土状,降雨或切坡作用下易产生滑坡、崩塌,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下部为上第三系中新统(N1)砾岩、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局部可见少量炭质粘土岩,为半成岩,岩体结构松散,欠固结,具弱膨胀性,受水浸泡易软化及膨胀变形(见照片25),岩层倾向与滑坡所在斜坡坡向基本相同,为顺层坡,易产生滑塌,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照片2 滑坡后缘出露的粘土岩照片3 滑坡前缘出露的粘土岩照片4 长期浸泡后的粘土岩照片5 风干后的粘土岩3.6水文地质条件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地带处于大沟左岸的斜坡地带,属地下水补给排泄区,残坡积粉质粘土混碎石含孔隙水,以上层滞水形式赋存于残坡积层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
13、,季节变化明显,动态变化大,受地形地貌制约,地下水运移途径短,由高处向低洼处及河谷排泄,滑坡体上多处有地下水溢出(见照片6、7),同时在径流过程中对下覆基岩地下水进行补给。地下水水位一般0.5m2.5m,该类孔隙水富水性弱。上第三系中新统(N1)砾岩、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为半成岩,岩体结构松散,欠固结,具弱膨胀性,受水浸泡易软化及膨胀变形,含裂隙水,受地表降雨、生活用水补给,沿裂隙、斜坡坡面迳流,地下水多呈散流状、片状(见照片8),呈股状者少,多呈渗溢流形式向沟谷及低洼地带排泄。照片6 地下水溢出地表照片7 地下水溢出地表照片8 地下水3.7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差,属地壳
14、次不稳定区,主要表现为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和地震活动较频繁,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调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修订版),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0.30g,抗震为第二组。综合上述,调查区处于区域地壳次不稳定区。第四章 滑坡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分布情况4.1滑坡规模、特征经现场调查、走访,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地质灾害分布于XX县XX镇东侧约1.0km的XX村XX组下方,处于大沟左岸。滑坡呈“围椅状”,滑坡纵向长约100m,横向宽约90
15、0m,滑坡体厚515m,主滑方向约160170;滑坡后缘滑坡壁高520m(见照片12),滑坡壁主方向175,地形坡度6070,滑坡壁组成物质为为第四系残坡积层松散层,可见厚度515m,局部滑坡壁下部可见兰灰色的岩土岩,可见厚度13m。滑坡后缘及滑坡体地及见有较多的拉张裂缝,走向一般近东西向,发育长度510m不等,宽一般1.010.0cm,可见深度一般520cm。滑坡体所在斜坡原地形坡度约1525,前缘标高12701298m,后缘标高13001325m,相对高差3050m。地表分布残坡积层粉质粘土混碎石,厚约515m,下部为上第三系中新统(N1)砾岩、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为半成岩,岩体结构
16、松散,欠固结,具弱膨胀性,岩层倾向与滑坡所在斜坡坡向基本相同,为顺层坡。滑坡体由残坡积层粉质粘土混碎石组成,滑坡堆积体约72万m3,为一浅中层中型土质滑坡。滑坡滑动后,前缘堵塞大沟,地表水和地下水无排泄通道,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此汇集形成堰塞湖,湖长280m,宽520m,深27m,积水近15000立方米(见照片9、10),对下游农田及滑坡的进一步发展有严重影响。照片9 堰塞湖照片10 堰塞湖堆积体4.2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分析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经现场调查,诱发该区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如下:(1)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条件地形地貌条件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处于XX县XX镇XX村XX组下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滑坡 地质灾害 调查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