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文地质调查与勘探.ppt
《地下水文地质调查与勘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文地质调查与勘探.ppt(3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第一节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l一、一、当矿区(井)现有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时,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工作;未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或水文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矿区(井),应补充水文地质测绘工作。l二、二、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范围应覆盖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l三、三、水文地质补充调查除传统的方法外,还可采用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l四、四、水文地质补充调查的主要内容水文地质补充调查的主要内容l(一)资料收集(一)资料收集l气象资料收集一般应有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
2、风速及其历年月平均值和两极值。其中降水量应收集百年之内的两极值。l收集调查区内以往勘查研究成果、动态观测资料、勘探钻孔、供水井钻探及抽水试验资料。l(二)地貌地质调查(二)地貌地质调查l着重调查收集由开采或地下水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人工湖等地貌变化、岩溶发育矿区的各种岩溶地貌形态。l对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和基岩露头,应基本查明其时代、岩性、厚度、富水性及地下水的补排方式等,并划分含水层或相对隔水层。l对地质构造应基本查明其形态、产状、性质、规模、破碎带(范围、充填物、胶结程度、导水性)及有无泉水出露等;初步分析研究其对矿井开采的影响。l(三)地表水体调查(三)地表水体调查l调查与收集矿区河流、水
3、渠、湖泊、积水区、山塘和水库等地表水体的历年水位、流量、积水量、最大洪水淹没范围、含泥砂量、水质和地表水体与下伏含水层的水力关系等。对可能渗漏补给地下水的地段要进行详细调查,并进行渗漏量监测。l(四)井泉调查(四)井泉调查l调查井泉的位置、标高、深度、出水层位、涌水量、水位、水质、水温、有无气体溢出、流出类型及其补给水源。并素描泉水出露的地形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l(五)古井老窑的调查(五)古井老窑的调查l调查古井老窑的位置及开采、充水、排水的资料及老窑停采原因等情况。察看地形,圈出采空区,并估算积水量。l(六)生产矿井调查(六)生产矿井调查l调查研究矿区内生产矿井的充水因素、充水方式、突水层位
4、、突水点的位置与突水量、矿井涌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开采水平、开采面积的关系、以往发生水害的观测研究资料和防治水措施及效果。l(七)周边矿井调查(七)周边矿井调查l调查周边矿井的位置、范围、开采层位、充水情况、地质构造、采煤方法、采出煤量、隔离煤柱以及与相邻矿井的空间关系,并收集系统完整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有关资料。l(八)地面岩溶调查(八)地面岩溶调查l调查岩溶发育的形态、分布范围。详细调查对地下水运动有明显影响的进水口、出水口和通道,必要时可进行连通试验和暗河测绘工作。要分析岩溶发育规律和地下水径流方向,圈定补给区,测定补给区内的渗漏情况,估算地下水径流量。有岩溶塌陷的区域,还要进行岩溶塌陷的测绘
5、工作。第二节第二节 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地面水文地质观测l一、一、矿区(井)地面水文地质观测的主要内容:l(一)气象观测(一)气象观测l凡距离大于30km气象台(站)较远的矿区(井),应设立气象观测站,站址的选择和气象观测项目,应符合气象台(站)的要求。距气象台(站)小于30km的矿区(井),可只建立雨量观测站。l(二)地表水观测(二)地表水观测l观测项目与地表水调查内容相同。观测时间,一般为每月一次,雨季或暴雨后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l(三)地下水动态观测(三)地下水动态观测l观测点应布置在下列地段和层位:l对矿井生产建设有影响的主要含水层;l影响矿井充水的地下水强径流带(构造破碎带);l可能与地
6、表水有水力联系的含水层;l矿井先期开采的地段;l在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发生变化的地段;l人为因素可能对矿井充水有影响的地段;l井下主要突水点附近,或具有突水威胁的地段;l疏干边界或隔水边界处。l观测点的布置,应尽量利用现有钻孔、井、泉等。观测内容主要是水位、水温和水质,对泉水还应观测流量。l观测点应统一编号,设置固定观测标志,测定坐标和标高,标绘在综合水文地质图上。观测点标高每年复测一次,如有变动,应随时补测。l二、二、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在开采前一个水文年即应进行,在采掘过程中亦必须坚持观测。在未掌握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之前,每7-10天观测一次,随后每月观测1-3次,雨季或遇有异常时,
7、需增加观测次数。水质监测每年不少于2次,丰、枯水期各一次。l观测工作要求同步进行,每次必须按固定的时间和顺序在最短时间内测完。要注意观测的连续性和精度。钻孔水位观测每回应有两次读数,其差值不得大于2cm,取值可用平均数。测量工具使用前应校验。有条件的矿区应尽量使用智能自动水位仪观测、记录和传输数据。第三节第三节 井下水文地质观测井下水文地质观测l一、一、凡新开凿的井筒、主要穿层石门及开拓巷道,都要及时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和编录,并绘制井筒、石门、巷道的实测水文地质剖面图或展开图。l(一)井巷穿过含水层:应详细描述其产状、厚度、岩性、构造、裂隙或岩溶的发育与充填情况,揭露点的位置及标高、出水形式、涌
8、水量和水温等,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二)含水层裂隙:应测定其产状、长度、宽度、(二)含水层裂隙:应测定其产状、长度、宽度、数量、形状、尖灭情况、充填程度及充填物等,观察地下数量、形状、尖灭情况、充填程度及充填物等,观察地下水活动的痕迹,绘制裂隙玫瑰图,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水活动的痕迹,绘制裂隙玫瑰图,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测定岩石的裂隙率。测定的面积:较密集裂隙可取测定岩石的裂隙率。测定的面积:较密集裂隙可取1-2m2,稀疏裂隙可取,稀疏裂隙可取4-10m2。其计算公式为:。其计算公式为:式中:式中:KT裂隙率(裂隙率(%)F测定面积(测定面积(m2)a裂隙长度(裂隙长度(m)b裂隙宽度(裂
9、隙宽度(m)l(三)岩溶(三)岩溶:应观测其形态、发育情况、分布状况、有无充填物和充填物成分及充水状况等,并绘制岩溶素描图。l(四)断裂构造(四)断裂构造:应测定其断距、产状、断层带宽度,观测断裂带充填物成分、胶结程度及出水情况等。l(五)褶曲:(五)褶曲:应观测其形态、产状及破碎情况等。(六)突水点的观测及编录(六)突水点的观测及编录:应详细观测记录突水的间、地点、确切位置、出水层位、岩性、厚度、出水式、围岩破坏情况等,并测定涌水量、水温、水质和含砂量等。同时,应观测附近的出水点和观测孔涌水量和水位的变化,并分析突水原因。各主要突水点可以作为动态观测点进行系统观测,并要编制卡片,附平面图、素
10、描图或照片。大中型煤矿发生300m3/h以上的突水、小型煤矿发生60m3/h以上的突水,或因突水造成采掘区域和矿井被淹的,要将突水情况及时上报煤矿安全煤炭监管、监察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l(七)陷落柱观测(七)陷落柱观测:应观测陷落柱内外地层岩性与产状、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及涌水等情况,判定陷落柱发育高度,并要编制卡片,附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或照片。二、二、矿井涌水量观测及水质监测矿井涌水量观测及水质监测l(一)一般应分矿井、分水平设站进行观测,断裂破碎带、陷落柱出水较大的应单设站观测。每月观测1-3次。涌水量每月观测不少于3次,水样监测每年不少于2次,丰、枯水期各1次。涌水量出现异常、井下发生突
11、水或受降水影响矿井的雨季时段,观测频率应适当增加。l(二)对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或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前,一般应每天观测一次。对溃入性涌水,在未查明突水原因前,应每隔1-2小时观测一次,以后可适当延长观测间隔时间,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涌水量稳定后,可按井下正常观测时间观测。l(三)当采掘工作面上方影响范围内有地表水体、富含水层、穿过与富含水层相连通的构造断裂带或接近老空积水区时,应每天观测充水情况,掌握水量变化。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参照附录四。l(四)新凿立、斜井,垂深每延深10m,观测一次涌水量。掘进至新的含水层时,虽不到规定的距离,也应在含水层的顶底板各测一次涌水量。l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 水文地质 调查 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