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32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 当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的“千年思想家”的网上评选活动,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C.达尔文 D.牛顿2.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运动D.阶级斗争4.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5.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自我批判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6.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8.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B.十月革命的胜利C.共产党的建立 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9.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 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答案:1. A 2. D 3. C 4. A 5. D 6. A 7. C 8. A 9. C二多项选择题 1.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E辨证唯物主义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的三大工人起义是()A.法国巴黎公社运动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
4、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E1848年的欧洲革命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E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4.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E昂利圣西门 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E认识论答案:1. ABC 2.BCD 3. ABC 4.BCE 5.CD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5、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C物质性 D客观性5“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
6、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6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静止的绝对性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 B物质和运动C物质和意识 D思维和存在8在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中,其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C价值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9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的是()A
7、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11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1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形式和状态 B方向和道路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13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 )A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原理 D主观和客观关系的原理14时间空间是( )A世界的本质 B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C头脑中的主观形式 D先于物质存在的15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物质生产实践 B社
8、会政治实践C科学文化实践 D精神生产实践16社会规律是( )A自然界固有的 B不通过人的活动就能表现出来的C人可以左右的 D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17社会历史趋向讲的是( )A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 B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C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选择性 D对社会历史规律的选择性18质变体现了( )A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B事物的相对稳定性C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D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界限19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 C社会实践 D必要地物质手段和条件20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 A稳定性 B客观性 C必然性 D本质
9、性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D 3A 4C 5B 6A 7A 8D9D 10C 11D 12B 13C 14B 15A16D 17B 18A 19C 20B二多项选择题1意识是() A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B人脑的机能C社会的产物 D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4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
10、哲学矛盾观的是() A“一分为二” B“和二为一”C“万物莫不有对” D“九层之台,始于垒土”5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多项选择题答案1A B C D 2B C 3C D 4A B C 5A B C D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 D.人的意识
11、3.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
12、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
13、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0.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12.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
14、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4.“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5.“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16.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1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
15、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19.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20.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
16、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单项选择题答案1.C2.B3.D4.A5.D6.C7.B8.C9.C10. B11.B 12.C13.A14.A15.B16.B17.C18.D19.C20.C二、多项选择题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E.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操作系统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
17、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E.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而支配主观世界的运行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4.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E.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5.对待马克思主义,必
18、须(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多项选择题答案1.AB2.ABC3.BD4.CD5.ABCE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2提出了“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3马克思主义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