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世界和中国新闻传播的重大变化回顾.doc
《20世纪世界和中国新闻传播的重大变化回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世界和中国新闻传播的重大变化回顾.doc(1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20世纪世界和中国新闻传播的重大变化回顾 过去的百年世界新闻传播,基于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传播的信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事实,可以用“百年激荡”来形容。从出现传单式的印刷新闻纸,到形成定期出版、有固定报名、每页有数条新闻的所谓“真正的报纸”,花费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从“报纸”的成形到出现日报,经历了半个世纪;而日报的普及又耗费了100多年。从出现“真正的报纸”到形成专为报纸提供新闻的通讯社,则经过了200多年!然而在20世纪,十几年甚至几年的变化和发展,就等于过去的一个世纪甚至几个世纪。如果回顾过去的百年,那么以下几方面都可以形容为变化“激荡”。 一、媒介业集团的崛起和迅猛发展过去的一个世
2、纪,从媒介结构规模看,最大的变化是媒介业集团的崛起、迅速发展。20世纪伊始,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两个报团开始被世人注目,这就是英国的北岩(Northcliffe)报团和美国的斯克利普斯(Scripps)报团。其实,那时的所谓报团,不过只拥有一二家较大的报纸和一些小报刊,其中大部分还是地方性的,规模并不大。在这两个国家的企业集团中,报团尚排不上号。然而,正是以此为起点,百年内世界媒介业的集中化速度和规模,令人瞠目结舌。 随着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发达国家出现了广播电视集团,但是这些广电集团独立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60年代,加拿大的报业主汤姆森(RThomson)进军英国、美国,购买了数百家报刊;70
3、年代,澳大利亚的报业主默多克(KMurdoch)也进军英国、美国,基本上替代了汤姆森报团的地位,买下了数百家报刊和广播影视公司,形成巨大的跨国“新闻集团”。然而,默氏的新闻集团从90年代起就面临着另一个新起的跨国新闻业集团的挑战,这就是起家于加拿大的康德拉布莱克(CBlack)所掌管的集团。他从加拿大“打”到美国,买下几百家报刊,同时又在英国、以色列买下主要报纸,最后“打”到默氏的老家澳大利亚,买下了澳国最大的报纸悉尼先驱晨报。竞争仍在继续,鹿死谁手,要在新世纪见分晓了。 这个世纪,新闻业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此起彼伏,然而垄断的趋势看来无法阻挡。新闻业集团从单纯的报业或广电业集团,转为各种大众传
4、播媒介的综合性产业集团;而在最后一个10年,这种相对单一的传播业集团也开始消失,其他各种产业集团逐渐成为大众传播业集团的母公司。例如在美国,90年代中期迅速形成传播业大兼并的高潮,独立的NBC、CBS、ABC和闻名不久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已经消失。时代华纳公司与CNN合并,从而成为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介产业集团;而到2000年1月,该集团又与网络传播的美国在线集团合并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这个由最先进的网络传播集团、本世纪中叶兴起的大型电子媒介集团、80年代起风靡世界的最大的有线电视集团、传统的印刷媒介大型集团形成的特大组合,成为世界上媒介集团的“巨无霸”,资源配置更为合理,但也为
5、信息传播的更大垄断埋下了伏笔。西欧国家的一些主要的电子媒介,也已经成为更大的重工业、电子业、玩具业等等公司的产业的一部分。 欧洲大陆与英国、欧洲与北美、整个欧洲北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广播电视竞争,也日趋激烈。随着大众传媒业日益被更大的工业、服务业集团所控制,21世纪的大众传播业竞争,会在更大的规模和广度上展开,而不限于具体的报刊或广电之间,也许会形成某一地区的各种媒介(包括网络传播)的全面联合。这在经济学意义上具有提高效率、减少成本的优势,但是对社会观念和文化的多元化会产生何种影响,将是21世纪面临的新问题。 二、电子媒介兴起,网络传播威胁传统大众传媒在这最近的百年中,最早引发媒介业异动的是广播
6、。如果把数百年发展的报刊业算作1小时,那么20世纪诞生的广播业,普及到世界多数国家只用了不到1分钟。1920年出现第一家广播电台之后,二三年内,就普及到世界各主要国家。从第一家广播电台到第一家电视台、从二次大战后电视台的重建到卫星通讯的试验成功,都只用了十几年。如今所有的大众媒介又面临着以交互性为特征的网络传播的挑战。自从出现电子媒介,世界上流通的新闻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因而60年代起传播学界得以提出“信息过载”的问题。 惨绝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将电波战的宣传艺术发展到极致。战后随着“冷战”的兴起,各主要国家的对外广播事业得到强化。这种独特的政治性新闻传播,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世界的
7、多元化发展,正在不知不觉地减少政治色彩,而多一分民族文化和经贸宣传的色彩。 二次大战后重新开始发展的电视业,不断地更新各种传播技术,在有线传播、卫星传播、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已经成为大众传播中唱主角的媒介;报纸和杂志虽然依旧具有发展的潜力,但总种数在减少,发行总量也在缓慢减少。由于电视提供了丰富的晚间生活节目,电视普及后,曾经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走红的晚报,逐渐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报纸品种中消失。广播电台,由于接收装置越来越简便价廉,人们在某些场合仍需要它,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然而不论怎样,除了报刊被人们看作传统媒介外,发明只有几十年的广播、电视现在也成了“传统媒介”,因为90年代兴
8、起了以计算机互联网传播为特征的多媒体传播技术。虽然它目前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率尚很低,但是其涵盖所有媒介的功能特征和未来可能会部分涵盖传统媒介的发展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将带着关于传统媒介是否会消亡的问题,进入21世纪。 三、传播内容趋向大众化20世纪伊始,英国的“三每”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快报)称雄报界,开创了新世纪报业大众化的风貌;与此同时,美国的黄色新闻潮汹涌而来,接着又是20年代以图画为特色的“小报”热。不论人们怎样从道德角度批评它们,报纸的大众化,以媚俗、迎合读者为特征,为报业主们带来了滚滚财富,养育了年轻的新一代受众。与此同时,少量报纸脱颖而出,成为与之相对的“高级报纸
9、”,适应了社会精英的需求。这种分化很快就“传染”到世界各主要国家。 自50年代花花公子流行美国和世界后,各种色情期刊风靡世界,常盛不衰,利益的驱动轻易地掀开了这个无底的欲望需求的领域。另一类休闲娱乐、轻松话题的期刊,在和平环境下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以妇女为读者的杂志,办得成功的,都有几十至几百万份的发行量。 70年代,以英国太阳报为代表的新一代大众报纸,恐怕会使世纪初批评黄色新闻的人眼晕。像每日邮报这样诞生于世纪初的大众报纸,面对更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吸引力了;以视觉冲击为特征的新一代大众报纸开始风靡世界;90年代香港苹果日报与较“老”的东方日报的竞争,也是新老大众报纸交替的世界性
10、潮流的一部分。就连泰晤士报这样的传统高级报纸,现在也在改变面貌,多彩的版面和相对活泼的文字,似乎要与当年的风格告别了。 至于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节目,本来就是面向大众的,特别是面向文化程度不高的大众,因而它们成为当今最为广泛和廉价的大众文化的载体,其影响力稳居各种媒介之首。 许多媒介已经“上网”,网上传播的信息中,娱乐性同样远远超过其他内容。人们在道德上对商业性色情、暴力内容的批评,能否抗住原始欲望市场的需求带来的利益驱动,到21世纪恐怕依然是让人们头痛的问题。 四、世界新闻流通越发不平衡20世纪的第一年,美联社宣布正式诞生。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上升,1870年由欧洲的三大通讯社,即哈瓦斯社、路
11、透社、沃尔弗社瓜分世界报道范围的格局,从20世纪30年代起被打破,二次大战后形成美联社、路透社、合众国际社、法新社四大通讯社垄断世界新闻流通的新格局。世界上80%的新闻稿是由这四家通讯社发出的,很少涉及发展中国家,而它们所代表的地区人口不及全球的五分之一。于是从70年代开始,争取“世界新闻新秩序”的口号得以提出;而发达国家(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也以塔鲁瓦尔宣言的形式反批评这个口号。他们认为,这个口号的实质是鼓励政府实行新闻检查。虽然这场观念上的斗争在80年代中期,由于美英等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被削弱了,但是实际问题并没有解决。 从世界主要国家报纸的发行量也可以看出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
12、的欧洲,集中了世界总发行量的近一半,美国和加拿大则集中了世界的五分之一,整个非洲不到1%,拉丁美洲也不过3%。高发行量的报刊,多数集中在发达国家,例如日本的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均超过1000万份;英国的太阳报和德国的图片报,分别为400万和500万份;美国的读者文摘3000万份、全国地理杂志1000万份、新闻周刊时代近500万份、妇女日等五种妇女杂志均在500万份以上。而其他国家只在特别的情况下才偶然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前苏联的各种中央级报纸,曾在80年代末期达到过1000万份;中国的人民日报在“文革”中曾经达到过600万份。好在电视基本普及了,许多世界上的重大事件和体育赛事可以通过电视获知。但真
13、正代表思想深刻程度的印刷媒介,才是文化均衡发展的标志,而影响世界的著名英文大报,则全部在发达国家。 这是一个道义上的悖论:新闻流通能力的大小建立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这不是道义的问题。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要求给予它们较多的新闻流通机会,就意味着发达国家必须主动“让利”,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偶然做做是可以的,但作为经常项目是不可能的;而在道义上,这又是公正、合理的要求。看来,还得靠发展中国家的自力更生。只有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才是改变世界新闻流通不平衡、不合理状况的根本途径。 这个问题,将带到21世纪。也许随着国际互联网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这本身还是需要经济实力),新闻
14、流通不合理、不平衡的状况会有所缓和,但根本解决,依然要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加强。 五、媒介业,特别是广播电视业民营化趋势渐强西方历史上封建王朝的“官报时期”已经消失了几百年,“党报时期”也从19世纪中叶开始了消亡的过程。二次大战后,为防止法西斯专制主义的媒介死灰复燃,联邦德国在美英法三国的影响下形成分散的民营报刊体制和分散的广播电视公营体制;日本在联合国军的自由主义改造下全面恢复报刊民营体制,建立广播电视业公营、民营并行的体制。90年代,苏联瓦解后的各国和东欧的原社会主义国家,改而实行媒介民营化,初期相当混乱,以后逐渐走向有序。 报刊民营化的国家,报业竞争在20世纪越来越表现为集团与集团的
15、竞争,而不是单独几家报纸间的竞争,常常是整个报业集团或其中的一个子公司被另一家或几家吞并。例如跨国的加拿大汤姆森报团在英国被默多克从英国全国性报刊中排挤出去;突然膨胀的美国英格素尔报团,1986年起在几年内一下子购进了世界各地的260多家报刊,接着又在1990年的金融危机中几乎全军覆没。 在广播电视体制方面,自从1927年英国实行“公营”垄断体制以来,西方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继而效仿,在五六十年内成为世界上半数国家的主要广播电视体制。 然而,随着世界性市场经济向各个领域的扩展,这个被视为非市场化的领域开始被逐渐侵蚀。1954年,英国当权者被迫允许民营电视业,接着于60年代允许民营广播业,于是形成广
16、播电视业公营、民营两大体系间的竞争。这种情况很快“传染”到欧洲大陆,尽管法国、德国等主要欧洲国家的当权者不断地抵抗民营化趋势,还是在80年代以后,一步一步地被迫承认了民营广播电视业的合法存在。甚至法国原来公营的电视一台,也出售给了一家民营工业公司,成为目前法国最大的电视台。这种两大体系的竞争,从客观上看,确实促进了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广电节目的质量也提高较快;但商业化趋势又在不断地使高雅文化面临窘境。 这又是一个悖论:公营体制下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受广告商的影响,通常是较为健康的,但是整个体制的运转缺乏激励机制,经营方面普遍亏损;民营体制的广播电视节目受到经济竞争的影响,档次较低,因为要赢得高收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 世纪 世界 中国 新闻 传播 重大 变化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