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吞吐国外文献总结.doc
《二氧化碳吞吐国外文献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吞吐国外文献总结.doc(22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目录(1) 1984年,题目:“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the CO2 huff-n-puff process for heavy oil reservoirs”,作者:S.G.SAYEGH和B.B.MAINI1(2)1986年,题目:“CO2 Huff Puff Simulation Using a Compositional Reservior Simulator”,作者:H.H.Hsu R.J.Brugman2(3)1987年,题目:“Camurlu Field Immisicible CO2 Huff and Puff Pilot Project”,作者:S.
2、Gondiken3(4) 1987年,题目:“Simulation of CO2 Huff and Puff Using Relative Permeability”,作者:L.C.Denoyelle和P.Lemonnier4(5) 1989年,题目:“An Evaluation of CO2 Huff n Puff Tests in Texas”,作者:Helen K.Haskin和Robert B.Alston5(6)1990年,题目:“Design and Results of a Shallow, Light Oilfield-Wide Application of CO2 Huff
3、n Puff Process”,作者:B.J.Miller6(7) 1991年,题目:“Scale Prediction During CO2 Huff n Puff Enhanced Recovery, Crooks Gap Field, Wyoming”,作者:L.K. Smith,D.B. MacGowan和R.C. Surdam7(8)1992年,题目:“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CO2 EOR Techniques in the Powder River”,作者: J.K.McDaniel Branting,Chevron和D.L.Whitman8(9) 19
4、92年,题目:“Elavuation of a South Louisiana CO2 Huff n Puff Field Test”,作者:P.A SchenewerK , Jacob Thomas, Z.A.Bassiouni , Joanne Wolcott9(10)1994年,题目:“CO2 Huff n Puff Field Case: Five-Year Program Update”,作者:B.J.Miller,Bretagne, C.P.Bardon和Phillippe Corlay11(11) 2001年,题目:“New Approach to CO2 Flood: Soak
5、 Alternating Gas”,作者:Malcolm D.Murry, Scott M.Frailey和Akanni S. Lawal11(12)2005年,题目:“EOS Stimulation for CO2 Huff-n-Puff Process”,作者:H.LIU,M.C.ZHANG,X.ZHOU,和Y.P.ZHANG12(13)2006年,题目:“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Enhanced Light-Oil Recovery By CO2”,作者:Y.P.ZHANG,S.G.SAYEGH,S.HUANG和M.DONG13(14) 2006年,题目:
6、“Screening Criteria for Carbon Dioxide Huff n Puff Operations”,作者:L.Mohammed-Singh, A.K.Singhal和S.Sim15(15) 2007年,题目:“Laborator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Huff nPuff CO2 Flooding in a Fractured Core System”,作者:K.Asghari和F.Torabi。17(16)2012年,题目:“ Evaluation of a Vietnam Offshore CO2 HuffnPuff Test”,作者:
7、Tadao Uchiyama,Yusuke Fujita和Yoshiaki Ueda等人19(17)2012年,题目:“Feasibility Study of Solvent-Based Huff-n-Puff Method(Cyclic Solvent Injection) To Enhance Heavy Oil Recovery” ,作者:A.Qazvini Firouz和F.Torabi20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1) 1984年,题目:“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the CO2 huff-n-puff process for heavy oil res
8、ervoirs”,作者:S.G.SAYEGH和B.B.MAINI对象:实验室研究,用于帮助评价二氧化碳吞吐在阿尔伯特重油油藏中的效果。方法:1.原油性质评价方法: 参数名称粘度含水密度平均分子重量方法毛细管粘度计Karl Fischer分析比重瓶冰点测定法2.使用岩心驱替实验来评价二氧化碳吞吐的效果,流程图如下:(使用油田的重油油样和油田水)其中有六组实验:连续注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注入到突破时为止,没有模拟关井;二氧化碳注入到突破为止,模拟关井24小时;很小的流动水饱和度; 高含水饱和度的驱替;在束缚水饱和度的条件下驱替,模拟关井5天。成果:1.随着压力的增加,重油的粘度也增加(350mPa
9、.s/MPa)2.对于重油,在,6.55MPa的条件下,当油中二氧化碳的摩尔分数为39%时,油的体积仅增加了8%,说明体积增加并不是二氧化碳吞吐提高重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3.当压力降低,相当的二氧化碳被滞留在油中,因此能保持较低的粘度,这是提高重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4.甲烷降低了二氧化碳作为提采方法的效率,由于甲烷的低溶解性和使粘度下降的更少。5.用二氧化碳或者氮气驱油是低效的,驱替到突破时分别只驱出了3%和4.5%孔隙体积的油。6.注入气容易发生指进,并且可能覆盖相当大的面积。但是通过指进建立的自由气饱和度不足以大大降低所有的剩余油。7.在岩心长度内,岩心重存在自由水能够更好的分布二氧化碳,
10、但是滞留在岩心中的二氧化碳的总量并不大。8.在高速注入二氧化碳后,当达到自由气饱和度的时候二氧化碳的量不能最大化的降低油的粘度,因此在注气的过程中应该使用慢速。当气体进入地层时,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注入气被溶解,因此也降低了粘性指进的问题。评价:1.岩心驱替实验使用的重油是半年以前从油井中采出的,相比有更高的粘度,对实验造成了一定的误差。2.测试自由水的影响的时候,测试只包括了很低水平的自由水饱和度,因此结果不能反映高含水饱和度和底水层的性质。(2)1986年,题目:“CO2 Huff Puff Simulation Using a Compositional Reservior Simulato
11、r”,作者:H.H.Hsu R.J.Brugman对象:路易斯安那Paradis油田的两个周期的二氧化碳吞吐项目。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对于轻油的二氧化碳吞吐过程。成果:1通过组分模型来模拟二氧化碳吞吐过程是可能的;2原理方面:二氧化碳溶剂将水推离井筒;气化C7+和C13+;二氧化碳溶剂溶解于原油中,导致原油粘度的降低和体积膨胀;3研究第一个周期的参数对效果的影响:关井时间40天只比关井5天增加了5%的采油量,超过40天认为不实际并未研究;纯的二氧化碳溶剂和含有20%的甲烷或氮气对油常量几乎没有影响,纯二氧化碳溶剂油的最高产量更高,但是20%的甲烷或氮气却有更宽的高产量;注入气体越多,关井后产
12、油量越多;4第二个周期对比第一个周期的油的增加量下降很多,第三个周期的吞吐可能不是那么有吸引力的。(3)1987年,题目:“Camurlu Field Immisicible CO2 Huff and Puff Pilot Project”,作者:S.Gondiken对象特征: 对象为土耳其的Camurlu油田中的C-11和C-22井,油为重油,11-12API,分为了三个产层,最上面的产层,深度1300米,主要是石灰岩,油层厚度150米,含气顶;第二个产层,深度1450米,主要也是石灰岩,油为重油,高含水;最下面的产层深度为2200米,岩石为三叠纪的石灰岩,主要为凝析气,二氧化碳含量为73%
13、。生产历史:1967年开始生产,起初产量为100 STB/D,随后产量渐渐下面,到了1986年的11月,累计产量为689546 STB,1986年底变为弃井。方法:在两年内实施了三个周期连续的二氧化碳吞吐。设备:CO2的导管,三个加热分离器,泵组,另外在第一个周期结束后使用了乙醇注入泵用于解决电路问题(Alcohol injection pump)。成果:1.由于地层缺乏保护和在注入前井里压力较高,预定的二氧化碳量不能在期望的时间里被注入井中;2.由于原始的采油率因子不足1%,在未来需要更大范围的项目,首先需要在这个片区钻更多的探井,观察井,生产井,其次生产井需要被酸化至少六个月,最后当产出一
14、定量的油之后,除了含气顶的其他区域开始以相同的方式开始注二氧化碳,措施完后评价其效果;3.在二氧化碳循环的过程中,周期不应该超过二个月,一个周开始注气,一个周关井,六个周生产;4. C-11井周期注入时间(d)CO2注入量(m3)关井时间(d)措施后平均产量(STB/D)采收率(STB/MMSCF)第一周期752990261010.6 (198d)198 第二周期119295911139.15(279d)250第三周期91650872016.01(237d)651C-22井周期注入时间(d)CO2注入量(m3)关井时间(d)措施后平均产量(STB/D)采收率(STB/MMSCF)第一周期187
15、41901315.6(100d)780第二周期632777881218.9(157d)447第三周期61840601020.3(泵抽)1101(4) 1987年,题目:“Simulation of CO2 Huff and Puff Using Relative Permeability”,作者:L.C.Denoyelle和P.Lemonnier对象: 1.产水的轻油油藏,产出物含水饱和度度90%2.重油油藏,产出物不含水方法:使用相对渗透率的滞后现象,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拟合历史和预测开发过程及其效果评价。其中数值模型为SCORE(一个法国公司的产品),使用“PREASSEMBLER”来筛选
16、各种各样的数据。1.相对渗透率的滞后(磁滞)现象:水湿和非水湿的相渗曲线都有滞后现象。假设吸水(Imbibition)相渗曲线是可逆的,比如当气的饱和度从零开始增加,气的相渗曲线遵循排水(drainage)曲线,直到含气饱和度开始下降。在这一点开始气的相渗曲线遵循吸水曲线,当气的饱和度再次增加的时候,在排水曲线和吸水曲线相交之前,气的相渗曲线仍然遵循吸水曲线,达到交点后,才开始遵循排水曲线。2模拟器的结构:.优化调整数据:物理和模拟的数据通过“PREASSEMBLER”最终产出最优化的数据。.模拟:数据通过预先处理然后进行动态拟合,最终得出结果。3.模拟吞吐的具体过程:对于轻油,在几小时内注入
17、20吨二氧化碳,关井时间为一周。对于重油,连续的注入,关井,开井生产,这个周期持续了几乎两年。成果:1.一个新的数值模拟模型被用在二氧化碳吞吐的研究中,由于这个模型的预先处理数据和先进的数据文件管理技术,以及对原始油藏的拟合,让这种方法对大多数油藏都适用。这个模型同样还可以提供利用相渗曲线或毛管压力来模拟油藏的选项,这对二氧化碳吞吐过程的模拟是十分有效的;2.评价了二氧化碳吞吐的过程:对产水的轻油油藏,气体的相渗磁滞(hysteresis)现象导致了开井生产时的气和水的阻隔;此外二氧化碳还降低了残余油的饱和度。对于重油油藏:气体的相渗磁滞现象(排水和扩散)导致了采收率的提高;此外,二氧化碳由于
18、溶解作用降低了油的粘度。3.二氧化碳吞吐技术在当时的油价条件下是一种经济的方式,但是需要更严谨的设计。(5) 1989年,题目:“An Evaluation of CO2 Huff n Puff Tests in Texas”,作者:Helen K.Haskin和Robert B.Alston对象:美国德州Miocene油藏(认为二氧化碳与油是不可混相的)方法:1.现场实践比较了不同的关井时间(4.7,10,12,17,18天)和不同的注入气量来评价这两个因素对提采的效果;2.二种方法来预测二氧化碳吞吐的增产效果,一个只基于流体性质,类比德州油藏中其他通过油膨胀和降低粘度来提采的例子;二是Pa
19、tton等人的预测公式(针对加利福尼亚型重油,粘度在177到28000cp),公式如下:E=0.33-0.035nc-4.5*10-5oL+1.6*10-4pt+1.3*10-9pt2+4.3*10-5k-0.013Soi-0.69Vc3.增加的油是基于措施后的油的饱和度减去措施前的平均含油饱和度,用这个差值去乘日产量。成果:1.井底压力不能用来评价注二氧化碳后的能量增加,因为在关井之后,任何压力的增加很可能会慢慢变得微不足道。2.在机械没出问题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吞吐能够从23-33API的德州Miocene油藏中采油;3.二氧化碳越多,增加的油量越多;4.关井两到三周导致了更多的增加油量,或
20、者如果关井时间更长,增加的油量越多;5.新的评价增加油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假设通过油的体积膨胀和粘度降低来计算增加的油量,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表明实际的增加油量和预测量大体相符合(20德州计划)(6)1990年,题目:“Design and Results of a Shallow, Light Oilfield-Wide Application of CO2 Huff n Puff Process”,作者:B.J.Miller对象特征:肯塔基州Appalachian盆地的Big Sinking油田,面积为300英亩,从针状(Coniferous)地层中生产了超过1亿bbl的石油,这个地层是志
21、留系,位于泥盆纪砂岩的下面。储层是单斜构造和断层的圈闭。在20世纪90年代的早期开始开发,现在是处于水驱阶段。该研究区域是向下倾斜的油田相态过渡区。平均储层参数为:深度为1300ft,产层厚度40ft,渗透率10md,孔隙度13%,温度68F,油的重度32API,生产汽油比2000:1,生产水油比10:1,平均面积8公亩上钻了1000口井。第一次二氧化碳吞吐过程在1985年10月实施,注入了340Mscf的二氧化碳,四口实施井中有3口得到了响应,1986年1、2月又对额外的井进行了吞吐措施。1987年,油价上升,四口井注入2060Mscf的二氧化碳,此外一口井注入4130Mscf的二氧化碳,注
22、入2060Mscf的井效果不同,而注入4130Mscf的井到达了产能极限。1988年基于生产数据建立模型。1989年开始新的吞吐。遇到的问题: 在二氧化碳吞吐过程中,通常机械的故障导致了过程的失败。因此,考虑到简单性和安全性,预先筛选和小规模的措施被用来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方法:原则:安全和效果 1.测量储层参数。2.选井:在二氧化碳吞吐设计中最重要的是选井的问题:不能选择问题井,否则措施效果欠佳,此外二氧化碳必须充分的和油接触而不能窜入水层。同时考虑生产历史,井的测试和个人经验。3.措施的设计:首先,必须考虑二氧化碳流体的性质,然后二氧化碳吞吐应该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以此降低成本,再次压力应该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氧化碳 吞吐 国外 文献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