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报告.doc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报告.doc(1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报告“具有高职特色的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研究报告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1 研究目的和意义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体系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从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本身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知识构建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需要有一本适合高职特点的、对培养实用的应用型人才能起到重要作用的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更需要有一门精品课程。编写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并把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既能解决目前我省,乃至全国无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和无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问题,又能解决教材的适用性问题,而且还能
2、大大降低学生的教材成本(据粗略统计,目前我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遗传育种课程所用的3本教材的总金额为88.8元,编一本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交到出版社正式出版,价格也只有30元左右,可以为学生减轻近60元的教材费用负担)。而且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们能把在多年遗传育种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编写到教材中,对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和提高遗传育种教学的教学效果将起到重要作用;在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中,把课程的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凝聚教师多年心血的教案、习题集、课件等教学成果放在网上,有利于学生课余学习和远程学习。所以,从事高职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的编写和该门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有利于培养具有高职特
3、色的合格人才,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 研究过程本课题从2005年3月开始启动,经过课题组成员多次开会研究,形成了课题研究方案,完成了教材编写大纲。2005年5月正式申报该项目,6月开始着手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编写,2005年11月教材脱稿,2005年12月和2006年3月两次对教材进行了审定。2005年12月开始着手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特点,按教案、习题集及答案、学习指南、实验和教学实习指导书、课件、网页制作、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进行了分工,然后按时间、进度由课题负责人进行检查,2006年5月开始录制主讲教师授课录像。2006年6月课
4、题通过院级评审,并授予遗传与作物育种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院级精品课程”。3 课题研究结果及评价3.1 课题研究结果本课题从2005年6月开始到2006年7月已完成申报书中全部研究任务。3.1.1 教学大纲制订 根据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特点和高职高专人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我们重新编制了遗传与作物育种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有这样几个特点:(1)按上下篇安排教学内容,上篇主要介绍“遗传基础”,下篇主要介绍“作物育种的一般规律、原理、方法和主要作物的育种技术,以及作物良种繁育方法”。(2)本着“实用、够用”原则,削减教学时数,由原来150学时左右,降为100学时。其中理论80学时,实验20学时,教
5、学实习3天。加上暑期专业实践等,理实比1:1左右。(3)重组后的课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3.1.2 教材与实践性教学指导书的编写 课题组6人有5人参加了教材的编写。在进行教材编写时,严格按教学大纲的宗旨组织教学内容。教材所有内容都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强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原则。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他们获得作物遗传育种和良种繁育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掌握遗传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作物育种、良种繁育等基础知识、基本方
6、法和操作技能。本教材上篇9个章节内容,下篇8个章节内容,预计30万字左右。教材体现出这样些特点:(1)在教材深度上,能体现高职特点,不深、不难,讲求实用,突出新知识、新技术;(2)体现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的基本方法;(3)最新的科技知识、科技成果在教材中得到体现。(4)编写了课程实验指导书和教学实习指导书。3.1.3 多媒体课件开发 在广泛学习、研究了丰富多彩的课件资源后,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生源情况,开发制作了各章节的多媒体课件,该课件已经通过2个年级5个班的学生使用表明。遗传与作物育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许多学生认为:这种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好,尤其是直观效果好,容易
7、理解和掌握。3.1.4 学习指南 为了配合学生自学和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我们编写了学习指南。学习指南包括: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简介、师资队伍信息、遗传与作物育种各章节目的要求与知识点以及重点和难点、遗传与作物育种习题答案、遗传与作物育种综合试题答案等。3.1.5 学期授课计划 为了体现教学课时的安排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过去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在“具有高职特色的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成果中, 我们展示了1个年级的学期授课计划。3.1.6 教案 在“具有高职特色的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中所展示的教案,通过集体研究制定,是课题组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凝聚了教师们
8、的智慧、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成果。3.1.7 习题与答案 在“具有高职特色的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中,教师们所研制的习题、综合试题和参考答案,主要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参考,以检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3.1.8 授课录像 本课题提供了三位主讲教师各50分钟左右的授课录像,以体现课题组教师的对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量以及教学效果等。3.1.9 学习信息资源 在学习信息资源中,我们单独提供了参考文献,另外在每次课的教案中,我们也提供了学习资源(包括学习参考书、学习资料、网络资料)。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教学生如何查阅学习资料,以帮助学生
9、完成学习任务。3.2 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3.2.1 对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的评价 通过我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2003级、2004级、2005级三个年级试用表明:学生普遍反映我们的教材,能体现高职特点,不深、不难,非常实用,有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既体现了遗传与作物育种前沿性知识,又体现了作物育种的新技术,符合作物育种的生产实际。3.2.2对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的评价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2004级、2005级的学生认为: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这种方式非常好,上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易于理解,课后又有利于我们及时查找相应知识和内容,还提供了如何学习的方法(学习指南),通过习题还能及时检查
10、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3教学效果评价近年来,遗传与作物育种教学组的老师们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编写每次课的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考试考核。每一位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处处关心;既教他们知识,又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风,使他们既能成才,又能成人。主讲教师在教学中能按规定完成遗传与作物育种教学大纲上的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堂讲授赋有启发性,知识信息量大。在教学中十分强调“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近年所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青睐,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11、。课题负责人徐大胜老师从教20多年,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专业功底深厚,从教严谨,专业研究能力很强,在多种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有多篇论文和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参加两种全国高职高专教材编写,通过主编(杨凌职业学院农学系系主任刘玉凤、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副教授卢良峰)考核,认为该老师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娴熟,受到主编好评。尤其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遗传学,主编对该教师编写的内容非常满意。他除给校内学生上课外,还经常为成都市农业系统培训职工,受到好评(成都市人事培训中心、原成都市农业局、温江区农业局等)。在近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校教学督导评价或同行评
12、价,还是学生评价(评价指标有:衣冠整洁、举止端庄、文明执教;课堂纪律管理;课程讲解熟练程度,有无“照本宣科”现象;是否生动、形象、直观,紧密联系实际;是否注意教学双边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否布置、批改、讲评作业(报告);辅导和答疑是否认真、细致、耐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语言是否清晰、简练、流畅而有条理;学生通过学习学到知识情况;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指导实验(实习)、实训能力等)都非常高。课题组的张彭良、魏万蓉、张世鲜、欧阳丽莹老师,积极参与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参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取得了好的成效,他们教学经验也十分丰富,教学效果良好,也普遍到校内外师生和学校教学督导的好评
13、。在近年的学生评教和学院创“名师”活动中,有1人获得二等奖,有3人次学生测评考核获得第一名,有10人次排在前5名,其它排名均在前100名。4 课题负责人的学术、教学水平与教学风范4. 1 所讲授的课程 (1)遗传育种,农学类专业的专业课,周4/2,2届,248人;(2)作物栽培, 农学类专业的专业课,周4/4,2届,92人;(3)农业气象, 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周2,2届,358人。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把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传授给学生,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并突出课程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与其它任课教师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方
14、式以及实践性教学等进行探讨交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学习、思想方面的交流和沟通,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4.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遗传育种,完成实验60学时,教学实习共12天,指导毕业论文3年102篇,学生总数248人;(2)作物栽培, 完成实验80学时,教学实习共15天,指导毕业论文3年67篇,学生总数92人;(3)农业气象, 完成实验18学时,教学实习共3天,158人。实践教学有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有课程基本技能训练大纲、实验指导书、教学实习大纲、综合实训大纲、毕业实习大纲。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
15、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3主持的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课题 (1)农村劳动者科技技能培训,国家级,来源于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主研人员,2004年,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年度总结等;(2)农业职业教育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子课题),国家级,来源于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化城镇化互动研究总课题组,2004年,主研人员,2005年5月结题。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结题报告等;(3)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方式研究(子课题),国家级,来源于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化城镇化互动研究总课题组,2004年,主研人员,2005年5月结题。
16、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结题报告等;(4) 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市级,来源于成都市社科院十五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2004年,2005年12月结题, 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等。(5)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方式研究,国家级,来源于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下的子课题,2004年,主研人员,2005年5月结题。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结题报告等;(6)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省级,来源于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005年,课题主持人,起草申报书,编写教材,研发教案、课件、习题集、调研等。
17、4.4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和学术论文(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成效.新机遇、新挑战,科技创新与WTO(论文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市级,2002年8月;(2) 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中国农业教育. 部省级,2006年1期;(3)高职学院实践教学途径的探索与实践.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集.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部省级,2004年12月;(4)参编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遗传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1月;(5)参编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作物栽培(担任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6)发挥专业优势,促进产
18、业教学的协调发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国家级,2003年8月;(7)为“三农”服务,是农业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国家级,2003年8月;(8)农业职业教育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教育二十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国家级,2004年12月。4.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农业职业教育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获成都市高职中专教育学会“一等奖”,颁奖单位:成都市高职中专教育学会,2002年12月;(2) 发挥专业优势,促进产业教学的协调发展,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等“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征稿评比大奖赛,获“一等奖”, 颁奖单位:中国教
19、育报社培训中心、人民日报出版社、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评委会、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编委会,2003年8月;(3) 为“三农”服务,是农业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等“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征稿评比大奖赛,获“二等奖”, 颁奖单位:中国教育报社培训中心、人民日报出版社、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评委会、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编委会,2003年8月。5 教师队伍情况与教学情况5.1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课程主讲教师5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任课教师平均年龄38岁。副教授1人,占20%,讲师4人,占80%;硕士学位1人,占20%,双硕士1人,占20%;本科学历3人,占60%。年龄50
20、岁1人,4045岁3人,3035岁2人,30岁以下1人,完全呈梯度结构。在教师队伍中,有4人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有1人毕业于原西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原理与方法”研究方向(硕士),有1人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专业。在整个师资队伍中,主讲教师全部为“双师”素质教师。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学校配备有实验教师一人;实验辅导教师2人。5.2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近五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学校为了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本课程已引进青年教师6人,在这六人中,硕士生4人,博士生1 人,本科生1人,学校师资队伍稳定。为了提升新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首先,学校对新教师在第一年安排到学校实训中心或专
21、业实训基地锻炼一年后,通过考核专业技能合格,才承担教学任务;第二,安排部分教师到高校进行专题进修,提升其专业水平;第三,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培训,以增长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第四,采取以老带新,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或讲师作新教师的指导教师,老教师有指导新教师计划,新教师有提高进修计划,一年后,由学校教学委员会组织对新教师考核,合格后才能走上讲台上课。通过这些措施,起到了好的成效,有两位新教师考核成绩优良,一名合格,均走上了讲台。同时,大大提升了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5.3课题负责人和其它主讲教师上课情况 课题负责人和其它主讲教师均上过3门以上课程,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受到师生好评
22、。其中有1人参加学院创“名师”活动,获得二等奖,在近3年,有3人次学生测评考核获得第一名,有10人次排在前5名,其它排名均在前100名。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各种课题研究,发表论文20多篇。5.4教研活动情况 学院每周进行一次教学研究活动,每次我们以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为小组开展教研活动。在教学中,各任课教师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心,任劳任怨,分工协作,积极探索遗传与作物育种教学改革,为教学内容、课程整合等改革做出了贡献。教学研究活动内容:主要针对新形势下,如何根据生源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如何把遗传与作物育种前沿性知识、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教学中,
23、探讨如何提高实验开出率和如何改革学生的成绩考核办法等。5.5知识更新与课外实践教学 在“遗传与作物育种”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将国内网上有关遗传和作物育种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还经常深入到成都第二农科所、四川省农科院实验基地、四川农大水稻所了解作物育种新进展,收集新的育种信息用于教学中,使其教学更贴进生产实际。5.6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革 在“遗传与作物育种”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遗传与作物育种”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我们组织任课教师在教学直观性和教学方式上作了些探索,在理论教学中,我们把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做成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在作
24、物育种的关键季节,我们组织学生到育种单位参观实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技能培养,我们让学生多参加涉及育种方面的专业劳动,有时还带学生到育种单位进行播种等专业性很强的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应技能,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5.7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我们尽可能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如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电视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图,挂图、照片、标本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能快速理解、掌握。任课教师制作了很多遗传与育种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像细胞结构、染色体等,我们就利用电视显微镜进行教学,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在每一章的教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质量 教学改革 项目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