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县第三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 -一、项目背景- 1 -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2 -三、项目概况- 5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9 -一、榕江县社会发展概况- 9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7 -第三章 建筑方案- 20 -一、设计依据- 20 -二、规划指导原则- 20 -三、总平面布局- 21 -四、功能分区设计- 22 -五、交通组织规划及流线分析- 23 -六、绿化景观设计- 25 -七、专项设计- 26 -八、竖向无障碍设计- 26 -九、建筑群体设计- 27 -十、结构专业规划- 29 -十一、给
2、排水专业规划- 31 -十二、电气专业规划- 33 -十三、采暖通风专业规划- 35 -十四、燃气规划方案- 37 -十五、节能专篇- 38 -第四章 场址条件- 40 -一、项目区域概况- 40 -二、建设场址现状- 40 -三、场址建设条件- 42 -四、推荐场址方案理由综述- 43 -第五章 环卫节能措施- 44 -一、环保设计- 44 -二、公共卫生设施规划- 45 -三、节能设计- 45 -第六章 环境评价影响- 47 -一、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47 -二、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47 -三、环境保护措施- 48 -四、环境影响评价- 49 -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50
3、 -一、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50 -二、安全措施方案- 50 -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53 -一、组织机构及机制建设- 53 -二、师资力量解决方案- 53 -第九章 项目管理55一、项目管理制度55二、项目组织55三、项目控制56四、项目监理56第十章 项目招标57一、编制依据57二、招标方案57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60一、建设工期60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0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2一、投资估算62二、资金筹措63第十三章 项目效益分析及评价66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67一、研究结论67二、问题与建议67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第三高级中学建设项目
4、(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三)项目承办单位:教育局 法定代表人:(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贵州省普通高中学校建设规范指导手册(试行)4.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5.西部地区农村寄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6.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7.城市总体规划;8.榕江县教育局关于编制第三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的委托书。9.黔府发201111号文件10.黔东南府发201149号文件11.国家和地方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本
5、次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以上条件和背景的情况下进行和完成的。(五)编制原则及目的 编制原则:(1)、以相关规划和城市发展指导思想为原则,着眼于实际需求与发展前景的规模和各项建设指标;(2)、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结合建筑性质、造型特征及周边环境,符合国家节约用地、节能、节水要求,满足消防和安全规范。(3)、制定科学、经济、适宜当地建设条件的工程技术方案;(4)、保护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编制目的:(1)、对建设县第三高级中学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2)、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3)、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一)项目提出的理由:榕江县位于贵
6、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全县农民平均收入较低,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榕江县始终贯彻“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教学成果显著,“两基”水平逐年提升。但由于十一五期间达标的标准和水平较低,加之经过十多年的使用,大部分教学设施已严重老化,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巩固提高“两基”的任务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1、教育普及状况仍需提高2011年至2015年年初中毕业生由4759人增加到5747人、升入高中阶段人数由2855增加到5172人、升学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
7、90。2、普通高中建设速度落后全县共有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3693人,而全县初级中学共有21所,在校学生16403人,现有普通高中只能容纳全县五分之一的初中毕业生,3、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进城经商、务工人数逐年增多,县域中学不能满足学生就学的需求。城人口6.65万,而全县普通高中仅有3所,城区办学压力大。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困难一是学校建设速度远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二是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部分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教学压力严重;三是学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寄宿制学校建设速度落后,给学校管理和教师工作带来多重压力;四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其中最
8、为突出的矛盾就是学校建设速度缓慢,造成布局不合理而导致的一些学校班额过大,城区教学压力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提出的过程:强国富民,科教先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部地区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调整西部农村学校的布局。200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印发了西部地区农村寄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投入100个亿,用于西部尚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同时兼顾中西部地区虽已实现“两基”,但基础仍然薄弱的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地
9、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跨珠江与长江流域。东邻黎平县、从江县,西与雷山县、三都县接壤,北界剑河县,南接荔波县。全县国土面积3315平方千米。人口34.0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0.37%。全县下辖6个镇13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县域位于古州镇,城镇密度为0.18座/百平方公里(贵州省平均为0.39座/百平方公里),2006年底全县总人口33.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 万人,城镇人口约10.34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0.93%。农民平均收入较低,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方财政收入低下,地方财力十分有限。为了保证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县财政教育支出要首先保证教职工的工资发放和学校经费的基
10、本支出。有限的财力决定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学校建设投入不足现象的产生。近年来,榕江县高级中等学校布局不均衡,学校建设远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区高中学校学生班额过大,学生就学、学校教育教学压力严重,不仅是制约城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城区广大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榕江县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为了缓解城区学校建设严重滞后,中小学学生就学压力大,学生班额超标严重的矛盾,榕江县政府把县城中、小学学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此,县教育局在充分考虑城区生源、学校合理分布的情况下,提出在榕江县城北新区寨蒿河二地角河段西岸附近建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寄宿制公立普通高中,分流城区学生,以缓解城区高中
11、学校布局不均和学生就学困难。三、项目概况(一)拟建地点:项目区位于县城城北新区寨蒿河二地角河段西岸,距离县城2公里。项目总用地230亩。(二)项目建设内容、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230亩,总建筑面积62072平方米,建成后达到在校学生72个班,3600人规模。建设内容: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9152平方米1.普通教室8308平方米;2.专用教室(实验室)5190平方米;3.公共教学用房(体艺楼)5654平方米;二、行政办公楼2636平方米;三、生活服务用房:40284平方米;1.教工宿舍单身宿舍:896平方米;2.学生宿舍33000平方米;(5.5平方米/生)3.教工与学生食堂:5368平方
12、米;4.锅炉房、浴室、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室外厕所、等辅助用房为1020平方米;四、新建400米环形标准塑胶跑道体育场;总建筑面积62072平方米,其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91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636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40284平方米。(三)项目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工期:21个月。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第一阶段(3个月):完成工程设计、资金筹措等项目前期工作;第二阶段(17个月):完成项目全部建设工程及设备购置;第三阶段(1个月):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四) 项目建设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1.8597亿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15440.22万元,其他基本建设费954.61万元,
13、基本预留费885.57万元。(五) 资金来源:省级资金补助约3719.4万元(占总投资20%),县级政府自筹部分为14877.6万元(占总投资80%)。(六) 主要建设条件:1、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条件:项目区位于榕江县城城北新区寨蒿河二地角河段西岸,距离县城2公里,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与中心区交通方便;城市配套设施齐全,并且地块内规划各种市政基础设施系统(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均具备,能保证项目顺利建设。 2、土地资源及规划条件:本项目是在规划定点范围内建设,项目总用地230亩,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基本能满足本项目建设要求。场地总体稳定性良好,适宜建筑。3、建筑材料、设备、资源供应:建筑材
14、料、设备供应渠道畅通,市场货源充足,砂、石可就地供应解决。(七)项目效益情况:本次建设将使榕江县高级中学的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生规模按发展目标顺利快速增长,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为提高学校效益,增强学校的再发展能力创造条件。(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总用地面积:153334平方米(230亩)在校生规模:3600人在校教职工编制:257人总建筑面积:62072平方米容积率:0.43建 筑密 度:10.4%绿地率:38.2%(九)问题及建议:为保障项目能顺利实施,早日开工建设完成,建设采用以下措施作为保障。1、组织保障:建立项目工作班子,切实抓好各阶段项目的实施,必须保证不误工期。2
15、、资金保障:资金的落实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学校作为教学单位,本身无经营性,因此项目的建设资金还需要政府更多的扶持,同时建设单位也应通过多渠道筹资,以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完成。3、外部配套设施完善拟建场地外部水、电、燃气及污水处理配套设施目前尚处于落实完善阶段,因此需请相关部门尽快落实到位,确保项目的尽快实施。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一、榕江县社会发展概况1.榕江县概况 1.1 自然区域地理区域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是贵州省唯一一个地跨月亮山、雷公山的县份。介于东经10804-10844、北纬2526-2628之间。南北长93千米,东西宽66.5千米,全县国土面积3315平方千
16、米。人口34.0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0.37%。全县下辖6个镇13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县城驻古州镇。 图2-1 榕江县地理位置图 地形地貌 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深切,中间地势低落,山地特色明显。土地土壤 根据县土地局土地详查资料,现有山地3258.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98.27%,耕地面积20.16万亩。气候气象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8.1,积温大于6500,降水量1200多毫米,年平均日照1300多小时,无霜期超过310天。空气质量优良,年日平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面水质达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水文 榕江分属长江
17、和珠江两大水系,以珠江水系为主,流域面积占91%,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占9%。区内河流分属都柳江和清水江,主要河流有十二条,总长五百公里,以都柳江为主,由三都自西向东流入境内与寨蒿河、平永河在榕江县城汇合向东南流入从江,于广西汇入都柳江。1.2社会经济环境全县下辖6个镇13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县城驻古州镇,全县国土面积3315平方千米。人口34.07万人,国土面积3315平方千米。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2.76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6.06亿元、2.38亿元、4.32亿元,分别增长7.2%、51.2%、11.2%。工业实现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59
18、亿元,同比增长43.8%。财政收支稳步增长,财政总收入完成7481万元,同比增长33. 4%,全年财政支出完成54914万元,同比增长46.7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5亿元,同比增长7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亿元,同比增长27.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0元,实际增长7.6%。 2.xx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自建国以来,xx县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方针,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县现有中小学校272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
19、(民办完全高中一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21所(其中独立初中13所、九年制初中7所、民办1所),小学校点234所(其中完小102所、教学点132个)、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12所。学前幼儿教育园(班)学生数5855人,小学在校生31851人,初中在校生16403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763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740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28人(不包含随班就读人数)。全县共有各类教师3693人,其中小学教师1492人,初中教师1448人,高中教师344人,职高教职工62人,特殊教育教师10人,幼儿教师79人,中小学代课老师258人。榕江县“十二五”期间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人数如下表 2011年
20、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初三毕业生 数升入高中阶段人 数升学比例初三毕业生数升入高中阶段人 数升学比例初三毕业生 数升入高中阶段人 数升学比例初三毕业生数升入高中阶段人 数升学比例初三毕业生数升入高中阶段人 数升学比例47592855606400448070662653018058545269905620505890 近年来,xx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积极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初步完善,“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团验收,中考、高考各项指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县委、县政府强化政府行为,加大
21、领导力度,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十二五”期,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逐步实现了中小学教育由标准化向现代化转轨,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质量迅速提高。二、需求分析1、需求预测榕江县城区现有普通高中3所(其中民办1所)、职业高中一所,共有学生4503名,教学班54个,榕江县城人口6.65万。可以看出,榕江县城区学校建设速度缓慢,现有学校班级严重负荷,教学压力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不断增长,未来县城适龄中学生的数量还将继续递增。因此,缓解城区高中就学压力,实现分流,是必须解决的、紧迫的问题。2、生源预测全县初级中学共有21所,在校学生16403人,而现有城区高
22、中的规模,每年只可容新生2800余名。由此可见,现有普通高级中学学校规模小,对初中升学产生极大的限制,导致学校班额过大,办学压力严重,更使一些流入城区的学生无校可上。同时,考虑到xx县城北新区寨蒿河二地角河段西岸的区位优势和适合教学环境提高以及积极推广封闭寄宿制管理模式,还将吸引周边县、市的部分生源。从统计来看,高中外地生源可占总体生源的12%左右。这更加大了初中毕业生的入学压力。加快城区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步伐,满足不断增长的高中学生就学需要,缓解高中学生班额严重超标问题,为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与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是必须解决的、紧迫的问题。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全面贯
23、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科教兴县战略,全面优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作出的重大决策。科教兴国战略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发展。科教兴国坚持以教育为本,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目的在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十六大报告中谈及“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时指出,今后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实施科教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级中学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