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知识点.doc
《环境监测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知识点.doc(1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就是测定各种代表环境质量标志数据、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2.环境优先污染物:确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3.环境标准: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环境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社会要求,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等的技术规范。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
2、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三、问答题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答: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眼睛”,其目的是为了客观、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从环境监测的对象考虑,环境监测内容可分为水和污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等。2环境监测方案的内容是什么?答:监测方案是一项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制定监测方案取决于监测的目的,首先必须进行实地污染调查,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对象、监测项目,设计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
3、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订质量保证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等。3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答:环境监测是为了环境保护、评价环境质量,制定环境管理、规划措施,为建立各项环境保护法规、法令、条例提供资料、信息依据。为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正确判断并能科学反映实际,环境监测要满足以下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4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答:环境分析的主要对象是人类因生产活动而排放于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分析既可以在现场直接进行,环境分析,往往只能分析测定局部的、短时间的,单个的污染物质。环境监测就是测定各种代表环境质量
4、标志数据、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环境监测的内容要比环境分析广泛得多,既包含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包含各种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热能、辐射和放射性等污染;既包含直接污染,也包含间接污染。由此可见,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的重要概念。环境分析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先驱之一,环境监测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环境监测比环境分析包括的范围更广泛,更深刻。5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答:分光光度法包括红外吸收、可见和紫外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红外吸收光谱法也称为红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最突出的特点是高度的特征性,除光学异构体
5、外,每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的红外吸收光谱,因此,它是有机物、聚合物和结构复杂的天然或合成产物定性鉴定和测定分子结构的最有用的方法之一。在生物化学中红外吸收光谱法还可用于快速鉴定细菌,甚至可对细胞和活体组织的结构进行研究。红外光谱对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样品均可测定,且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分析时不破坏样品,由于这些优点,红外光谱已成为常规的分析仪器。红外分光光度法用于环境监测中的微量污染物的定量分析,由于其具有强选择性,因此,有时不作分离或稍作分离就可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这一技术的经常应用在大气中工业排放污染物(如 CO、SO2、NOX,有机物等)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测定多种无机和有机污
6、染物质,分光光度计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操作,因此易于推广应用,现已广泛用于大气、水体、土壤及生物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是环境监测最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6简述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构成。答:我国的环境标准由 2 级 6 类组成。所谓 2 级,是指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2 级;所谓 6 类,是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及设备标准等 6 类。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只有国家级标准,并且尽量与国际接轨。7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关系是什么?答: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只有国家级标准。国家标准适应全国范围
7、,地方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以起到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完善和具体化的作用,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8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答: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环境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社会要求,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等的技术规范。环境标准是政策、法规的具体体现。制定的严格程度要看当前控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社会要求实际情况,并非越严越好。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可疑数据:可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其是离群数据的测量数据,2.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定,是指
8、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而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试验完全相同的测定。3.精密度:是指在一特定条件下,重复分析同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由分析的随机误差决定。4.误差:由于被测量的数据形式通常不能以有限位数表示,同时由于认识能力不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值(x)与真值(xi)不完全一致,这种不一致在数值上的表现即为误差。5.平行性:系指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都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双份或多份平行样品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6 灵敏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它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
9、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因此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7.偏差:个别测量值( xi)与多次测量均值( x )之偏离叫偏差。8.准确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的分析结果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9.再现性:系指在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10.标准分析方法:又称分析方法标准,是由权威机构对某分析项目所作的统一的操作技术规定,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格式编写的文件,11.比较实验:应用具有可比性的不同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将所得测定值互相比较,根据其符合程度来估计测定的准确度。12.离群
10、数据:与正常数据不是来自同一分布总体、明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称为离群数据。13. 灵敏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它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因此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14. 双样图:如果各实验室间不存在系统误差,则代表各实验室测定值的点应随机地分布在四个象限中,并大致构成一个以 ( ) y 为中心的圆,形成双样图。15.方法运用范围:是指某一特定方法检测下限至检测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16.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测量值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17
11、.测定限:分为测定下限和测定上限。测定下限是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测定上限是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19粗差:过失误差又称粗差。这类误差明显地歪曲测量结果,无规律可循,是在测量过程中犯了不应有的错误而造成的。20.质量控制图:主要是反映分析质量的稳定性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某些偶然的异常现象,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21.标准物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标准物质(Reference Material,RM)定义为这种物质具有一种或数种已被充分确定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
12、用作校准仪器或验证测量方法。22.真值:在某一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值或实际值称为真值( )xi23.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是由测量过程中多种无法控制的因素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的,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具有随机性,即误差忽大忽小、忽正忽负,且具对称。24.系统误差:又称偏倚,指测量值的总体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是由测量系统中某些恒定因素造成的。25.协作实验:各实验室可应用权威部门制备和分发的标准物质或标准合成样品进行对照分析,即在进行环境样品分析的同时,平行地对它们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已知值对照,以控制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6.重复性:系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
13、间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27.环境质量图:用不同的符号、线条或颜色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或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图。三、问答题1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答:(1)提高监测分析质量,保证数据准确可靠且具有可比性;(2)避免出现调查资料互相矛盾、数据不能利用的现象,将由于仪器故障及各种干扰影响导致数据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避免造成环境监测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3)保证监测系统具备法律上的意义,避免由错误的监测数据导致环境保护对策的失误;(4)环境监测是一项高度综合
14、性的复杂任务,它所涉及的工作对象是十分复杂的环境系统,所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使之协调一致;(5)一个实验室或一个国家是否开展质量保证活动是表征该实验室或国家环境监测水平的重要标志。环境监测中的质量保证工作主要包括:a、制定合理的监测计划;b、根据需要和可能、经济成本和效益,确定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c、规定相应的监测和校准、试剂和标准物质的认证及选择、分析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数据处理、编制报告、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实验室的清洁和安全等;d、编写有关的文件、标准、规范、指南、手册等。2质量控制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各有何目的?答: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我
15、控制质量的常规程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校正措施。内容包括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品分析和编制质量控制图等。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一般由常规监测之外的有经验人员来执行,以便对数据质量进行独立的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和分析标准样品进行实验室间的评价。目的是协助各实验室发现问题,提高监测分析质量。3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必须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并严格按规范操作?答:编制和推行标准分析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再现性和准确性,不但要求同一实验室的分析人员分析同一样品的结果要一致,而且要求不同实验室的分析人员分析同一样
16、品的结果也要一致。4标准物质具有哪些特点?用途是什么? 答:特点:(1)标准物质的基体组成与被测样品的组成越接近越好,这样可以消除方法基体效应引入的系统误差;(2)标准物质的准确度应比被测样品预期达到的准确度高 310 倍;(3)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被测样品浓度的函数,所以要选择浓度水平适当的标准物质;(4)取样量不得小于标准物质证书中规定的最小取样量。用途:(1)评价监测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研究和验证标准方法,发展新的监测方法(2)校正并标定监测分析仪器,发展新的监测技术;(3)在协作实验中用于评价实验室的管理效能和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加强实验室提供准确、可靠数据的能力;(4)把标准
17、物质当作工作标准和监控标准使用;(5)通过标准物质的准确度传递系统和追溯系统,可以实现国际同行间、国内同行间以及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和时间上的一致性;(6)作为相对真值,标准物质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技术仲裁依据;(7)以一级标准物质作为真值,控制二级标准物质和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和定值,也可以为新类型的标准物质的研制与生产提供保证。5何谓准确度?何谓精密度?怎样表示?它们在监测质量管理中有何作用?答:准确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的分析结果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准确度由分析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决定,它能反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绝对误差= x xi,相对误差精密度是指在一特
18、定条件下,重复分析同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由分析的随机误差决定。精密度用6灵敏度,检测度和测定限有何不同?答: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它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因此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检测限是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所谓检测是指定性检测,即断定样品中确定存在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测定限分为测定下限和测定上限。测定下限是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测定上限是指
19、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7试述监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少的办法?答:产生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下述 6 个方面(参见图 3-4):a、分析人员;b、监测分析方法和监测分析仪器;c、样品,如样品的稳定、均匀与否;d、试剂,包括有关的实验用水和用气;e、标准,如砝码、基准试剂、标准物质;f、环境,如空气的洁净度、环境温度、容器的洁净度等。在监测过程或测量系统中,如果发现了误差的存在,确定了误差的来源和类型,判断了误差的方向并且估计了误差的大小,总是可以减小测量系统的误差的。因此,发现误差是减小误差的前提。如何发现误差的存在,确
20、定其性质和来源,进而制定减小误差的措施,这是质量保证工作中研究的重点,这些办法包括测量技术手段和数理统计手段,以及这两者的结合。8何谓监测质量控制图?它起什么作用?答:质量控制图主要是反映分析质量的稳定性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某些偶然的异常现象,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质量控制图以横轴表示分析日期或样品序号,纵轴表示要控制的统计量,中心线是受控制的统计量的均值,上、下控制限是质量评定和采取措施的标准。 第 3 章水和污水监测一、名词解释1、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将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回流水及其他废物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使排入水体的污染物的含量超过了一定程度,使水体受到损害
21、直至恶化,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生态平衡发生变化,破坏了水体功能,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2、控制断面:常称污染监测断面,表明河流污染状况与变化趋势,与对照断面比较即可了解河流污染状况。3、对照断面:为水体中污染物监测及污染程度提供参比、对照而设置,能够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水体水质状况。4、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5、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6、消减断面:表明河流被污染后,经过河流水体自净作用后的结果。7、加标样:取一组平行水样,在其中一份中加入一定量的被测标准物溶液,两份水样均按规定方法处理。8、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
22、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9、化学需氧量:简称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1表示,它是指示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10、高锰酸钾指数: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COD)值称为高锰酸钾指数。11、生化需氧量:简称 BOD,是指由于水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或呼吸作用,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12、总需氧量:简称TOD,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13、平均比例混合水样:即在污水流量不稳定时,在不同时间依据
23、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污水样混合而成的水样。14、酸度:是指水样中所有能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物质的总量。15、pH:是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的负对数,即 pH=-lgH+,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16、真色:水的颜色可分“真色”和“表色”,水中悬浮物质完全移去后呈现的颜色称为“真色”。17、碱度:是指水样中所有能与强酸发生中和反应物质的总量。18、臭阈值:用无臭水将水样不断稀释至分析人员刚刚闻到气味时的浓度叫臭阈浓度,水样稀释到臭阈浓度时的稀释倍数。19、总残渣: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蒸发并烘干后剩下来的残留物质,它是过滤性残渣和非过滤性残渣的总和。20、总可滤残渣:系指能通过滤器并于 103105烘干至恒重的
24、固体。21、总不可滤残渣:即悬浮物,SS。系指剩留在滤器上,并于 103105温度下烘至恒重的固体。22、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的浊度是反映水质优劣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我国规定采用 1L 蒸馏水中含 1mg 二氧化硅为一个浊度单位。23、透明度:指水样的澄清程度,水中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越多,其透明度就越低。24、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DO。25、总有机碳:简称 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二、问答题 1水体监测对象有哪些?答: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监测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