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AHP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分析.doc
《基于SWOT-AHP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WOT-AHP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基于SWOT-AHP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分析摘要:运用SWOT方法分析影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的关键因素,通过AHP方法分析并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结果表明,我国物联网产业应采取SO发展战略。为我国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战略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客观有效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关键词:物联网产业;态势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Analysis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Based on SWOT-AHP MethodAbstract:The paper
2、 analyzes qualitatively the key factors which influences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s Internet of Things(IOT)Development by SWOT, and analyzes and calculates the weight of each factor by AHP.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IOT industry should take the SO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study provides an o
3、bjective and effective research idea and solution fo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IOT industry facing the strategic selection of the problems. Key words: IOT industry; SWOT; AHP; development strategic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
4、网络1。物联网发展已经被美国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工具之一,被欧盟定位成使欧洲领先全球的基础战略。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因此,探讨物联网产业是具有全局性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多数学者对物联网产业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产业现状和政策保障措施上,缺乏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本文拟运用SWOT方法定性分析影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再运用AHP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各因素的权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战略。1 研究方法SWOT方法又称态势分析
5、法,凭借其分析直观、使用简单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组织制定发展战略中2。然而,SWOT分析法无法区分各分析因素的优先级,其可靠性和科学性取决于参与者的能力与专业知识等3。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先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一个多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阶梯模型,然后对同一层元素两两比较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将SWOT分析法和AHP法结合起来可系统评估决策过程中各元素的优先权,从而增强了SWOT分析法在战略决策中的能力4。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在不同领域的决策过程中采用了AHP-SWOT分析方法,如:Ku
6、rttila等5将AHP-SWOT分析法应用到芬兰林业的战略决策中;Shrestha等6将AHP-SWOT分析法应用到佛罗里达中南部采用林牧复合系统的战略决策中;Arslan等7将AHP-SWOT分析法应用到海上液态化学品安全运输战略的制定中;李振福8运用AHP法和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在处理北极航线问题中出现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郭云等4基于企业的角度,运用AHP-SWOT分析法分析了影响生态产业园企业战略选择的因素,讨论了我国生态产业园企业应采取的战略。2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2.1 优势2.1.1 市场规模优势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推动,更需要市
7、场需求的拉动。从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我国物联网市场潜在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50%,到2015年将达到7 500亿元。物联网有望在十年之内大规模普及,发展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9。巨大的物联网市场规模必将会拉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表1 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亿元年份医疗电力安防交通环境金融物流其他合计2010 120280600300502001503002 00020112804207804501002402305003 000201245062010005501803303508204 30020151 2001 1001 5001 00030055065012007 500年平
8、均增长率(%)1205836518241645956注: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报告2.1.2 标准化主导国优势 据中国RFID与物联网2009年度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与美国、韩国、德国并列为物联网标准化主导国,在制定国际标准中享有重要话语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委员会提交的报告还大量采用了我国的研究成果,如传感器标准网络部分顶层设计,包括参考模型、系统架构等10。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在物联网产业中拥有标准化主导国的优势。2.1.3 通信网络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通信网络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11。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基础设施,3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
9、县城和大部分乡镇,光线通信普及率显著提高12。在通信网络方面的优势是我国物联网全面扩展过程中形成国际领先优势的保障。2.2 劣势2.2.1 缺乏关键技术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问题呈现“两头弱、中间强”的态势,即网络层技术跟发达国家基本同步,但是感知层和应用层技术跟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感知层方面,我国缺失RFID标识标准,超高频段和微波频段产品缺乏自主生产能力;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我国传感器工艺装备差,产品质量不高,许多高端传感器以进口为主。在应用层方面,我国关键基础软件研发技术落后,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基本依赖进口。2.2.2 研发投入强
10、度不足 研发投入强度(R&D经费/GDP)与产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研发投入强度大说明国家对该产业重视,从而会推动该产业快速发展。然而,我国物联网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以2012年为例,美国在物联网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为2.82%、法国为2.02%、日本为2.14%、,而我国仅为1.72%13。研发投入强度不足将会阻碍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2.2.3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中小企业是我国研发企业的主体14,是物联网产业的主力军,然而由于物联网产业是高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初期投入高、风险大,再加上当前我国风险投资体系、社会资本供给机制尚未形成等原因造成我国物联网企业融资渠道
11、不畅、研发和生产受阻,举步维艰,这将不利于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2.3 机遇2.3.1 国家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 我国已将物联网的研发计划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等相关政策文件,全国大多数省市区也出台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从这点可以看出国家十分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2.3.2 国家创新战略的确立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把我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并计划到2050年建成创新强国。物联网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集高技术和行业应用于一体,需要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确立以及创新强国的提出将会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的投入,完善相关的制度。
12、国家创新战略的确立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机遇。2.3.3 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原来的粗放型向精细化和集约式转变,即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物联网是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精细化、智能化等特征,利用其可以改造传统产业,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等。经济转型升级为物联网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将会促进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2.4 挑战2.4.1 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尚未真正实施 由于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导致了世界其他物联网高技术拥有国不愿意将高端技术产品出口到我国,当前我国引进的物联网技术产品大多数是落后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SWOT AHP 我国 联网 产业 发展战略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