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房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投切系统设计.doc
《配电房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投切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电房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投切系统设计.doc(3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 文 题 目配电房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投切系统设计姓名(学号) 院 别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 师 姓 名配电房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投切系统设计作 者指导教师刘摘要: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以及全球能源危机,加强电能的质量和能耗的降耗变得很重要。 电网中在传输电能时会产生的电能损耗,这是很大的浪费。最严重的是中低压配电网中的电能耗损占了大部分。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来进行无功补偿来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损这些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在电网中安装的无功补偿设备有晶闸管控制电容器的投切、有固定配置的并联电容器等。出于对电能质量和经济运行的均衡考虑,用晶闸
2、管控制电容器的投切在近年来都是首选的方式。本文是使用的单片机是AT89C52,通过对单片机的编程来实现无功补偿系统的自能监测和自动控制,通过电容器的投切来调整功率因数,使其得到优化,并提高电网供电能质量以及经济运行。关键词:配电网 无功补偿 电容器 AT89C5212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11.2 目前无功补偿存在的缺陷1第二章 无功补偿原理和算法32.1 无功功率补偿的原理32.2 无功功率补偿的方式62.3 无功补偿投切的就地控制算法6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83.1 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投切系统总体框图83.2 AT89C52单片机83.2.1 AT89C52单片机的硬件结构9
3、3.2.2 主要性能参数103.2.3 AT89C52管脚说明113.2.4 存储器结构133.3 相位差检测单元电路的设计143.3.1 相电压、相电流输入电路143.3.2 相位差的检测153.3.3 相位差的计算183.4 投切电容电路的设计203.5 三相功率因数的显示电路设计243.5.1 LED显示器243.5.2 8255A与LED显示器的接口263.6 电源电路设计28第四章 系统软件部分设计304.1 主程序设计流程图304.2 子程序设计流程图31结 论32致 谢33参考文献:343 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的研究背景我们把完整的电力系统分为发电、高压输电和次高压输电、配电
4、、负载四个部分。输电和配电系统所输送的电能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两个部分。配电网的总负荷是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在流经输电线路,配电设备时会产生的有功功率损耗和无功功率损耗,以及电力系统用户消耗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在整个电网中,每个时刻,电网中的无功负荷和有功负荷都一定和无功电源和有功电源相互平衡。有功电源是发电机,无功电源可以是发电机,也可以是并联的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装置。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需求不停的增长,电网规模不停的增大,电力工业也有相应的发展,但于此同时供电的质量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其中比较明显的是无功功率的不足。在配电网中的配电线路、中低压变压器、异步电机等较多电感性负荷的存在都
5、会产生无功损耗。无功功率的不足造成了较多的无功电流在配电网络中传输,造成不良后果,第一,增加了有功网损,而降低原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其次,降低了供电电能质量以及供电的可靠性;第三,降低了配电系统对有功功率输送的能力,因此电力系统的使用效率降低。实现就地无功功率的平衡是解决无功功率的不足重点之处。对于中,低压配电网络和电力系统用户来说,安装并联电容器是很经济实用的办法。1.2 目前无功补偿存在的缺陷 数据表明,在中国国内城镇乡、村配电网无功损耗数据如下:0.4kV级损耗占约51%左右,0.4kV-10kV级损耗占约18%左右,35kV以上损耗占约31%左右。在农村电网中,较长距离供电很普遍,10
6、kV线路耗损很大;而在城市电网中,配点网络的耗损主要在0.4kV。由此可见10kV等级电压以下的无功损耗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做好这部分的无功补偿很重要。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功补偿也己经得到了巨大的成就,无功补偿设备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许多输电系统中依然会出现无功功率补偿不足。无功补偿主要有以下的问题:无功补偿容量不足,集中补偿居大多数第 1 页第二章 无功补偿原理和算法2.1 无功功率补偿的原理电力网络中的电动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磁场所拥有的磁场能均是由电源提供。电动机的线圈和变压器的线圈在能量转化过程就是交变磁场。在一个周期内线圈吸收与释放的
7、功率相等或者交流电网中的电容器充电与放电功率相等,它们被称为无功功率。无功功率主要用来建立静电场和磁场,并且会在电力系统元件中流动,这就是无功电流。无功电流的存在会引起电压损耗和功率损耗,降低电网供电能质量以及电网的经济运行。通过对无功功率的补偿可以改变这一状况。无功补偿的原理就是在一个电路中通过电感与电容器的并联,即电感吸收(释放)电能,而电容器可以释放(吸收)电能。电能在电感与电容之间相互转化,即无功补偿。无功补偿的原理可由图2-1来说明:图2-1 无功功率补偿原理图设负载需从电源吸收的无功功率为“Q”,装设无功补偿装置后,无功补偿功率为“”,这样电源输出的无功功率为“QQ1-”,功率因数
8、从“”升高到“”在功率从“S”降低到“S”。由电力系统功率损耗的计算公式: (2-1) 使用无功补偿设备进行无功补偿后,电源输送的总功率减少。 由电压损耗计算公式 (2-2)使用无功补偿设备进行无功补偿后,电力网无功功率的减少,提高了电网供电能质量以及电网的经济运行。在输电网络中,电器设备的线圈可以等效看做电感L与电阻串联的电路,设 (2-3)式中:我们把被定义为电力网的功率因数。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越大越好,这样可以降低无功功率的损耗。将R,L电路并联电容C后,电路如图2-2(1)所示,该电路的总电流是流经电容C的电流和流经R,L的电流之和。由图2-2(2)的相量图可知,并联电容器后,的值提高
9、了,电流I的相位滞后于电压,这种情况称为欠补偿。 (1)电路图 (2)向量图(欠补偿) (3)向量图(过补偿)图2-2无功补偿功率的电路和向量 由电容C提供的电流过大,电压的相位滞后于电流I,这种情况称为过补偿,其向量图如图3-2(3)所示。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有功功率P,还有视在功率S之间有以下关系,即 (2-4)而因此功率因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2-5)式中:U表示线电压I表示线电流可见在电压、电流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可增大输出的有功功率。 2.2 无功功率补偿的方式 低压配电网是处于电力系统的尾端,因此电网补偿的重点在低压配电网。作好低压无功补偿有以下好处,减轻上一级电力系统无功补偿
10、的压力,提高低压配电变压器的使用效率,提高供电电压质量,减少电能损耗。无功补偿的目标,是实现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我们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跟踪补偿、变压器侧补偿、随机补偿。2.3 无功补偿投切的就地控制算法由于各个补偿点现场调压、调相设备以及调控目标的不同,目前并无统一的标准进行补偿电容器的就地自动控制投切。一般按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投切操作。(1)功率因数。电力系统中按功率因数的大小进行补偿电容器的投切是传统的方法,但这样容易在有功负荷轻载的时候形成投切振荡。(2)电压和功率因数控制投切。电压和功率因数控制投切由电压和功率因数共同决定、判断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的投切。采用电压和功率因数控制投切方式
11、经常使无功补偿电容器出现投切振荡。(3)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投切。与电压和功率因数控制投切方法相比,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投切的方法有以下优点;能准却地跟踪无功功率,能准却的进行补偿电容器的投切。九区图控制法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控制方式,由电压、无功功率两个因数共同决定,电压、无功功率的上下限如下图2-3所示。图2-3 电压无功功率复合控制九区图1区域;U越上限、Q正常。控制策略是切电容器。2区域;U越上限、Q越上限。控制策略是切电容器。3区域;U正常、Q越上限。控制策略是投电容器。3区域;U正常偏高、Q越上限。若入电容器则可能会跳到区域,所以控制策略是电容器保持不动。4区域;U越下限、Q越上限。控
12、制策略是投电容器。5区域;U越下限、Q正常。制控策略为投是电投容电器容。6区域;U越下限、。Q越下限。控制策略是投电容器。7区域;U正常、Q越下限。控制策略是切电容器。7区域;U正常偏低、Q越下限。若入电容器则可能会跳到区域5,所以控制策略为电容器保持不动。8区域;U越上限、Q越下限。控制策略是切电容器。9区域;U正常、Q正常。控制策略是电容器保持不动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3.1 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投切系统总体框图该系统硬件结构框图如图3-1所示,主要由单片机AT89C52来进行数据处理、输入、输出控制。补偿电路的功率因数由计数器8031计算,并由LED进行显示,通过单片机将8031计算出的功率因
13、数进行判断,当功率因数小于0.9时,则由单片机控制固态继器来控制补偿电容器的投入,对补偿电路进行补偿。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投切系统有五大部分组成;相位差检测模块,功率因数显示模块,补偿电容器投切模块,电源模块和单片机系统。图 3-1系统硬件结构框图图3-2 系统原理图3.2 AT89C52 AT89C52其特点:CPU: 拥有八位 寻址空间(用户): 拥有128个振荡器(片内): 1.212 MHZ数据存储器(片内): 128B程序存储器(片内): 4KB特殊功能寄存器: 21个字符并行I/O接口: P0,P1,P2,P3定时计数器: 十六位 两个数据存储器(片外): 64KB寻址空间程序存储器:
14、 64KB寻址空间特殊功能寄存器: 二十一个字节指令: 111条(乘法,除法指令)在内片内结构: 总线结构中断源: 五个(两个优先级别) 图3-3 AT89C52外部引脚图Vcc:电源电压GND:地P0,P1,P2,P3并行I/O接口,这几个接口都有输入以及输出的接口的作用,除了三态双向口是P0以外,像P1,P2,P3这三个接口都是作为准双向口来使用的,然而这四个口却有着不同的另外的作用。P0口除了作为普通的输入输出接口外,另一个作用是分时复用的接口的作用,它的组成与其余的三口类似,但较复杂点,GND接地,Vcc接电源,V1管与输出锁存器接转换开关MUX,且接反相器的输出端接V1.锁存器D端接
15、内部总线。CKL端接写锁存器,两个三态缓冲器连接内部总线。P1口结构较P0口简单,输入时,与其一样。输出时较为简单,因为P1口有上拉电阻。GND接地,Vcc接电源,通用接口是它的唯一作用,它用到了上拉电阻,与V1管相接没有MUX转换开关,V1管与输出锁存器接转换开关MUX,且接反相器的输出端接V1.锁存器D端接内部总线。CKL端接写锁存器,两个三态缓冲器连接内部总线。它能够驱动负载,。P2口包含了P1口的MUX转换开关,而且又有P1口的上拉电阻。GND接地,Vcc接电源,V1管与输出锁存器接转换开关MUX,且接反相器的输出端接V1.锁存器D端接内部总线。CKL端接写锁存器,两个三态缓冲器连接内
16、部总线。内部上拉电阻接V1管,V1管再借MUX转换器。它两一个用途是高八位的地址线。P3口除了没有转换开关外,其余部分与P2口相似,锁存器与两个三态双向口相接通过内部总线与锁存器D端相接。第二功能是其另一个作用,闲显的尤为重要。3.3 相位差检测模块的设计 相位差检测模块的设计有以下几部分,如图3-4所示: 1. 信号的采集是通过电流互感器间接进行的。由于直接采集到的线路电压和电流都比较大,不能直接进行分析和控制。可以将采集到的线路电压U和电流I分别经过电压/电流互感器处理后再进行分析。为了操作方便,将电流互感器采集的电流I经过I/U变换电路转变成Ui信号。2. 在将得到的U和Ui信号分别传送
17、到电压比较器中,可以得到两组方波信号1、2。 3. 将得到的方波信号1、2输入鉴相电路。输出信号0,其宽度表明两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4. 将送入0计数器8253处理。通过总线AT89C52从8253读出计数值,并处理。 图 3-334相位差检测框图3.3.1 相电压、相电流输入电路实际的输电线路上的电压和电流都很大,只能通过互感器来间接采集。互感器分为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在电路中的作用基本相同。电压互感器可分为和电容分压式电磁感应式两大类。电磁感应式电压互感器常用于220kV以下的电力系统中。电容分压式电压互感器常用于110kV以上的电力系统中。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工作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电房 无功 补偿 电容 自动 系统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