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doc
《浅论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doc(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浅论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从今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这五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关键时期。财政税收作为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改革,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圆满实现。因此本文对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一、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现状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部署, 1994年实施了中国财
2、政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间中国财政和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分税制中国财政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进行的一次涉及范围最广、调整力度最强、影响最为深远的重大体制创新,也是朝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的中国财政运行机制迈出的重要一步。税收体制改革,基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税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税制的转变,使税制更加趋于统一、简明、公平、公正。(一)理顺了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关系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中国财政,解决了原财政包干体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中国财政分配“一省一制”等问题,理顺了中央与地方中国财政分配关系,既增强了中央中国财政统筹配
3、置资源、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也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增加中国财政收入的积极性。1994年至2010年,中央中国财政收入从2907亿元增加到35916亿元,增长11.3倍,年均增长18.2%;地方中国财政收入从2312亿元增加到32602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9.3%.(二)税收筹集收入的功能明显增强1994年至2010年,全国中国财政收入从5219亿元增加到68518亿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8.7%;其中,全国税收收入从5127亿元增加到59522亿元,增长10.6倍,年均增长17.8%.全国中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提高到20.1%,中央中国财政收入占全国中国财政收
4、入的比重从改革前1993年的22%提高到2010年的52.4%.国家财力显著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为政府履行职能、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三)中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不断调整1.优化了税制结构。1994年以来,具有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已经形成。2010年,共有19个税种,全年税收收入59522亿元,占全国中国财政收入的86.9%.其中,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收入分别占全国税收收入的58.8%和27.7%;中央税收、地方税收分别占全国税收收入的56.1%和43.9%.2.优化了财力
5、分配关系。建立了以划分税收收入和实行转移支付为主体的政府间中国财政分配体制,中央从地方集中了较多财力,再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财力补助,发挥了均衡地区间政府财力的作用。三是优化了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了公共中国财政体系,国家中国财政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支出大幅度增加。 “十一五”时期国家中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将超过9.8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6万亿元左右,增长1.6倍。二、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政府性收入管理不够规范中国财政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其基本职能是筹集国
6、家建设资金,调节企业和居民收入分配。科学的中国财政收入管理应当是:收入规模比较适当,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收入结构比较合理,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为辅;收入功能比较健全,既能够为政府履行职责筹集必要的资金,又能够通过调节企业和居民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收入法制比较完善,依法征收,依法管理,将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接受人大的审查和监督。目前的政府性收入管理状况与上述收入科学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二)中国财政支出管理不够科学中国财政支出的基本职能是对筹集的中国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为政府履行职责提供财力保障。中国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维护国家安全服务
7、,为改善民生服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科学的中国财政支出管理应当是:责任明确,结构合理,分配有序,保障重点,使用规范,注重绩效,依法执行,依法监督。目前的中国财政支出管理状况与上述支出科学管理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三、深化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完善基本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体系以及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需要稳定可靠的政府财力作支撑,也需要科学规范的财税体制作保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健全公共中国财政体系的总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在稳定分税制中国财
8、政和税收体制的基础上,深化财政体制和税收体制改革,是“十二五”时期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深化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使中国财政和税收更好地为国家机关履行职能服务,更好地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一)科学确定中国财政收入的总规模和总水平为准确掌握中国财政收入的实际规模和水平,应当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研究提出中国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将全部政府性收入纳入中国财政收入。同时,为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增加居民收入,充分发挥内需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十二五”期间,应当依法规范中国财政收入来源
9、,适当控制中国财政收入规模,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加强中国财政收入管理。总的思路是“正税清费”,大力压缩政府性非税收入、特别是各项政府性基金和收费占中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努力提高税收收入占中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政府的所有中国财政性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各项收费,都要坚持依法征收,依法监管,纳入预算,缴入国库,规范管理和使用,杜绝一切预算外收入和“小金库”.对于各地违法、违规设立的基金或收费项目,应当坚决取消。在此基础上,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口径,将中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控制在30%左右,将税收收入占中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二)科学界定中国政
10、府的支出责任划分支出责任与划分事权相比,不涉及事务的决策权和执行权问题,目标更明确,更便于落实,也更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1.科学界定政府的支出范围。确定政府的支出责任,应当与政府履行的基本职责相适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的基本职责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和构建公共中国财政体系的要求,政府支出范围不能太宽,标准不能太高,应主要用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宏观调控、政府运转、社会保障、公益性事业发展等方面。对于企业发展支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营性事业发展支出等,主要应当发挥社会和市场的作用,目前中国财政已经安排的应逐步退出。对于改善民生支出,也应着
11、眼于可持续发展,坚持量力而行,分阶段稳步推进,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居民三方面的作用。确定政府的支出责任,不能脱离的基本国情,不能脱离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中国财政能力。对于的经济实力,应当有一个全面、科学和客观的评价。我们既不像西方媒体讲得“世界第二”那么强,也不是像某些专家讲的人均排在世界第100多位那么弱。如果说我们的经济实力很强,就不应该还有那么多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城乡差距就不应该这么大,自主创新能力就不应该这么低,社会事业就不应该这么落后;如果说我们的经济实力很弱,就不应该到处高楼林立,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飞快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拥有这么多“世界第一”.这些矛盾现象反映了经济和社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财政 税收 体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