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匠实用技术参考大全全套(锁具知识篇).doc
《锁匠实用技术参考大全全套(锁具知识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锁匠实用技术参考大全全套(锁具知识篇).doc(14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锁匠实用技术参考大全)前 言 锁匠行业是服务行业之一,在解决人们居家生活,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锁具也呈现出了立体,复杂的发展趋势。当人们在自己的所使用的锁具出现故障,钥匙密码丢失等问题出现时,锁匠的工作就是准确迅速的针对不同锁具进行,开启,配匙,修理等工作。对于解除人民群众所遇到的关于锁具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锁匠在进行为顾客服务时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更需要熟练的掌握各种锁具的开、修、配等服务本领。本参考教材是一本综合多种知名、常用、|结构各不相同的锁具,详细介绍了这些锁的工作原理,同时综合了国内外众多知名执业锁匠从多年实战中得来的丰富经验和不断的
2、创新得来的心得体会,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多种锁具的开启方法,并插入多种参考图片助于理解。是每一名职业锁匠必备的教材。我们希望所有锁匠朋友能把本教材中所有实用的技能,在同行中得到推广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在编写本参考教材过程中,得到了业内同仁的大力支持,丰富了本参考教材内容.由于编写内容较多,加之新锁具新情况的出现. 本参考教材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锁匠同仁批评指正。 编 者 张洪军( 和尚) (锁具知识参考篇)中国锁的发展简史 锁的发展并形成了现代具有专业性与科学性的行业,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稀少拥有到普及使用,由个体打制到行业生产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
3、,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反映了社会生产和经济科学的发展。 在我国的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落后,在人们还没有发明冶炼金属的技术之前,当然是不可能制造生产出锁来。当历史的车轮驶进奴隶社会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终于发明了冶炼金属技术冶炼青铜,因而各种铜制工具也就相应产生。起初,奴隶主为了有效地控制奴隶,利用青铜发明制造了用以锁住奴隶手脚的链锁。这就是最为原始的锁。后来,奴隶主为了方便开启及更有效地锁住关押奴隶的牢房和锁好自己的财富,进一步进行技术改进,发明了用以锁牢门、锁大门的青铜挂锁。但由于当时社会冶炼青铜是难度较高的作业,青铜材料较为昂贵,因而制造生产锁只能限于奴隶只能是按照奴
4、隶主的意志要求进行操作。所以,当时社会只能生产出简单的挂锁供给奴隶主们使用,用途不能普及到所有的人民之中,就不能会形成专业性的锁业。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奴隶社会的瓦解、崩溃,人类社会逐渐向封建制度转化。奴隶逐渐演变为具有一定自由的平民或佃农,从而再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人们对冶炼青铜的技术不断得以改进,各种铜制工具随之相应地发展。这样,也就带动与刺激着制锁的生产与向前发展,社会打制青铜器的工匠们逐步分化出以制锁为谋生的一种行业。这便是最初的制锁业,也正标志着锁业的正式形成。 到了隋唐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冶炼钢铁技术,这就给锁业提供了更为
5、经济实惠的原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与促进锁业的发展和人们使用的普及性。这一时期,锁业蓬勃发展,生产出来的锁在形状样式与大小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社会人群的家家户户都有能力购买使用便宜的锁来锁住自己的财物。 从清代洋务运动至近代,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不断输入,我国的锁业有了质的飞跃式重大的发展。锁的样式、构造,性能大大地提高和改进,人们使用的不再是单调的挂锁,西方引进的各种门暗锁逐步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富贵家庭中普及使用,并出现了极为保险可进行防盗的保险柜。 解放后至文革动乱年代,我国锁业本着自力更生的宗旨,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当时社会主要进行阶级斗争为大纲,且对外政策闭关,因而我国锁业在这一时期
6、基本停滞不前发展不是很大。 改革开放以后,科技的高速发展,日越千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中的财富日益巨增,因而人们对于防盗的需求不断增多。这样,锁业在锁的构造、样式、美观、保险性能等方面得以刺激膨胀发展,什么十字型门暗锁、磁卡锁、电脑钥匙锁,原子锁,量子锁,迷你锁.之类新产品逐步一一问市。根据锁的用途不同,其功能也就不相径同,外形大小各异,大如的锁有手掌面这么大,可用于锁仓库,大门,防盗门,小到宛如的锁小到只有小指头这么大,可用于锁小抽屉,甚至锁笔记本等袖珍物。 锁业发展体现着人们对锁的防盗需求不断在提高。锁业为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不断地改进制锁技术,提高其使用性能,从而得到了发展。这
7、是一种需求与发展的关系。现在历史的车轮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锁业正在向着更新实用便捷的方向迅速推进,日趋蓬勃,兴旺。 制锁与开锁技术发展史几乎是在私人财富诞生的同时,人类开始学会了隐藏,每一笔财富、每一桩秘密之前,都会加上一把锁。中国人说,锁的作用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自古以来,锁具的发展就是两个高手不见面的较量。暂且把侵财窃秘的目的正义性抛开,单就技术而言,制锁者编码,费尽心思生成谜语,开锁者译码,绞尽脑汁还原谜底。两个工作方向截然相反的专家,在黑暗里各自揣测对方的心思;一明一暗两套工具,用上所在时代里最高的工艺,构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漫长、最神秘的一场斗智。锁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锁是人
8、们日常生活中用以锁门防盗保护财产的一种器具,俗称把门将军。我国使用锁为生活服务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锁的用途不断扩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从古到今,我国的制锁业都十分发达,产生了许多创造发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辞源曰: 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 辞海解释为: 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 。另外,锁还有一层意思: 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 ,引申为拘系束缚。我国古代锁具艺术和技巧出土实物证明,中华古锁起源于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经历代制锁工匠们的不断努力,创造了众多机关奥秘的古锁就拿暗门锁来说吧,也是五花八门,奇形怪状。所谓暗门,即在锁的一端或底部
9、没有暗门装置,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必须在锁梁一端内侧下方三角形镶板处,用三角形钥匙将其一顶,端面的暗门才会凸现出来这种锁一般配有两把钥匙,一把顶暗门,一把开启锁安门是用转轴连接,并可将暗门转至左或右上方,锁的钥匙就显现出来。如无三角形钥匙,也可用手指顶一顶功能一样另一种暗门锁的暗门装置在锁壳底部,暗门上盖有辟邪的宝剑状的雕式铜板可移动,宝剑移开即露出钥匙孔,用钥匙即可开启还有一种暗门锁,锁身呈长方盒式或圆柱体,锁梁为跨虹状,除正面或底部有钥匙孔外,在左侧还有一小圆孔,锁住时锁梁连接一块挡板将小圆孔遮盖住,平时看不出来,只有用钥匙将正面开启,使锁梁上升一部份,这样连接锁梁的挡板也随之上升脱离
10、小圆孔,小圆孔的庐山真面目“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此时,再用钥匙尖端呈圆锥状插进小圆孔,将一长簧片压牢,锁才能全部打开,也有先开启小圆孔,后在正面或底部的在有一种暗门锁,在右侧安装以铰链相连的暗门,必须先用圆锥状钥匙伸进左侧小圆孔,将长簧片夹紧,使锁梁上升至右侧,锁梁脚部脱出暗门内侧搭扣,可将暗门打开,再用另一把钥匙直接伸进锁壳开启,锁才全部打开除暗门锁外,定向锁又称迷宫锁也是机关巧布、奥妙无穷的奇特之锁其外形与普通盒式广锁即横开锁无异,其奇特之处在于锁的钥匙孔开凿上,在得部一端呈工字形,工字底部一长画沿伸至端面约三分之二处钥匙齿呈网开一面的方框形有一小缺口。就这副摸样,倘若把钥匙交给你,你如果不谙
11、窍门,那是很难在三五分钟之内将锁打开的真是一把钥匙难开一把锁哩!它是运用几何原理,物理结构和逆向思维设计而成的它好似天门阵一般,使人难以入阵该锁在上海美术管展出时,有许多观众试开迷宫锁,竟无人在五分钟之内将锁打开。上海某大学一位大学生试开这把迷宫锁,整整开了半个小时也未能将锁打开,这位理工科大学生赞叹不已其实,开启迷宫锁的诀窍,在于开启时将钥匙倾斜度进入钥匙孔,就能顺利地将锁打开二开锁是用两把钥匙分上下两次开启的,也有分左右两次开启的四开锁要分四道工序开启才能将锁打开,缺一不可。有盒式、元宝式等,一般正面两端有两个梅花镝子或蝙蝠镝子,一个是活的可以移动,一个是死的不能移动。第一步上移镝子;第二
12、步,移动锁梁;第三步,打开端面暗门;第四步,用钥匙开启旋转锁的钥匙孔呈字状,钥匙的齿先朝上,次朝右,三朝下,四朝左,要转一圈,才能将锁打开年,上海福佑路小学一位校长从家中拿来几把古铜锁,据说是上辈传下来的,均为簧片结构广锁横开锁其中有一把锁很奇特,是定向锁和暗门锁的组合,我称之为定向暗门锁,它多加了一个暗门在底部定向结构已相当难开启了,再配上暗门更是难上加难。倒拉锁的锁身也看不出钥匙孔,钥匙是用钟的阔发条制成的。钥匙要沿锁头和锁壳底部连接之间的缝隙插到底。钥匙头部呈口字状,将锁心上的簧片套牢倒拉,簧片手束缚,锁就自然开启了。它的暗门就是常人往往不注意的缝隙。还有一种倒拉锁,钥匙孔开凿在锁头上,
13、钥匙孔呈棒槌状,而簧片焊置在锁壳内侧底部,当锁头连着锁心推进锁体时,簧片弹起将锁心上凸块卡住,锁即关闭了只有钥匙齿朝上插进钥匙孔后,再将钥匙旋转度,钥匙齿压下簧片,锁即开启。还有一种叫无钥锁,没有钥匙孔,但在簧片与锁壳组合上是独具匠心的非常迷人。开启时一只有用拇指、食指、中指捏牢锁壳,另一手三指头捏住锁梁,三指巧妙配合,用力均匀得当,关键是用巧劲,功到自然成,锁就自然而然地开启了这个窍门,只能意会,难以言传还有一种文字密码锁也十分神奇 密码有汉字、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图案椐考证,我国最早的密码锁产生与清同治年间横式轮有至个不等阿拉伯数字至,外文字母有有人说开启这种文字密码锁,只要背诵一句诗就
14、可打开,非也生忠盛碑封、心斤公中行、生衣梓赤涌算什么诗句?没有任何文采可言如果真的用了众所周知的诗句来作密码,那又有什么秘可保呢?这些文字虽然文理不通,但却是制锁工匠和使用人所编制的特定记号密码是别人所不知晓而难以破译的密码锁藏品中有两把特别奇异,特别珍贵。一把汉字密码为:厚五报三竹冬转轮四个,加上两立柱与四轮横向连接的侧面也各有一字与四轮侧面四字相接,成了六字密码,此锁奇在除密码对准只能开启一部份外,方可打开一端面的雕花暗门,还须用半圆形钥匙插入锁心,才能将锁全部打开,此乃暗门密码锁另一把为阿拉伯数字的密码锁,它的奇特之处就是密码可调节。如果原定的密码被破译了,则可另编新密码它的结构是转轮为
15、双层套筒式,外轮每个数字内侧有一条线状凹槽,内轮外侧有凸针,选好密码所需数字,将外轮凹槽套入内轮凸针即成该锁密码为,可任意调节称之为可调密码锁那么不知这些锁的密码,抑或忘却密码了,是否锁就打不开了呢?那也不尽然可采用顺序递进法、钢丝试探法、手感触摸法话得说回头来,不是光凭嘴巴说说讲讲就能掌握的,还必须多多实践,才可熟能生巧。如今保险箱、橱柜、考克箱广泛应用的密码,大概也是原于此因吧! 还有一把奇特的铁锁,是西北地区的炮锁形状,十分珍奇。锁身呈圆桶形,跨虹锁梁,下拖一小尾巴。锁的周身也找不到钥匙孔原来圆桶是双层的,是套筒结构,用手捏紧外层朝下方拽拉到一定的位置,才在内层圆桶上显示出钥匙孔,如果用
16、钥匙插入,锁并未全部打开,在梁柱上方还有一个绿豆大小的第二个钥匙小孔,再用圆锥状钥匙伸入,方能全部打开这些机关奥妙之古锁,乃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神奇创造,为人类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果门上挂上此类锁具,即便有不法之徒光顾,哪怕用万能钥匙去开启,恐怕也奈何它不得,犹如狗吃刺猬无从下口!中国的锁文化中国锁具诞生已绵延数千年,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木锁,西周出现了青铜锁,到了东汉已普遍生产、使用金属锁,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中期,中国古锁退出历史舞台 中华古锁至今不但仍有实用价值,更成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印证物,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木工工艺和五金工艺的历史发展轨迹锁具从它的材质、造型设计、机械构造、机关结构、雕刻
17、书画诸方面来看,它涉及多门学科,木工工艺、冶炼铸造、锻打冷作、美术书画、铜木雕刻以及动力、物理、几何、心理等学科,都能在锁具中找到痕迹,它反映了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状况锁的材质,基本上有两大类,一为木锁,一为金属锁木锁的生产经锯割裁料,斧劈成形,凿眼打洞,刨光钻孔等工艺流程。金属锁则要冶炼,金银钢铁,制坯浇铸,切割裁料,焊铆镶拼,钻孔打眼,锉平抛光等五金工艺流程。一把锁具从原料到制成,不知要耗费锁匠们多少精心劳作!经历代能工巧匠们的发明创造和改进,所生产的锁具可以说成亿上兆,很难统计出精确数字。从传世的锁具看其中不乏精品,这些都是古代工匠们智慧的结晶由于锁具是家家都有,户
18、户皆备的一般生活用品,并不为世人所重视,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之物,所以历史典籍、正史和野史都少有记载。对锁工艺不屑一顾,所以至今对锁工艺术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我国锁的渊源-木锁世界最早的锁具源于中国的木质锁,或称木结构锁。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现过早期的木质锁。周朝已有关木仓锁和钥匙的文字记载。早期的木质锁结构简单、形体笨重,多采用竹杆之类作钥匙,容易开启。春秋战国时期,经公输班(即鲁班)改进后,保密性得到增强,并开始用铜材制作钥匙。在民间,木锁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老式木门锁 这种木门锁是很古老的一种木制门锁,据传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木匠的祖师鲁班发明创造的。现在这种木门锁在城市
19、基本上绝迹,在农村也只有那些遗留下来的旧房子,深宅大院的双开木门才有这种木门锁。它是由木匠制作木门时,根据各家各户的木门特别制作的。也可以说它是木制的机关,因此。有人把它称之为木锁老式的木制双开门,主要是安装在门背后的两条木杠栓和一条横木栓来锁卡住门的转动。在门背后的一条木杠栓内控凿有一个长方体形的洞,槽用以装置一条小方木条。这条小方条是可能上下移动。但又不会脱掉出木杠栓的洞槽外。在横木栓上也控凿有一条方凹洞槽,可以让木杠栓的小方条卡进这个凹洞槽内。另外,两条形码木杠栓都相同凿有一个方形洞槽来让横木栓能够卡装在方形洞槽内。这种木锁,若是要关门上锁时只要把横木栓拉进两条木杠栓的洞槽内,长方体形凹
20、洞槽内的小方条刚好对准横木栓的方形凹洞槽掉落下来卡进方形凹洞槽内。小木长一半卡在木杠栓的长方体形凹洞槽内,另一半则卡进卡在横木栓的方形凹洞槽内,就把门卡死。如果是外人不懂机关的情况或不拨弄开这条小方条,想推开横木栓把门打开是无法行得通的。在横木栓上还装有一个突出的木拨销(或者是铁钉制的)。若需开门时,只要指导它往上一拨(木拨销是连接着小方条的),再拉开横木栓,就可以把门拉开。 这种木门锁如是在门外也可以开启。它在门上有一条缝槽,这条缝槽是用来插入用铁线制作的木门钥匙。从缝槽伸进钥匙后,向左或向右扭转,就可以把小方条往上拨开。然再拨拉门外装置的一个木拨条。这个木拨条是连通门背后的横木栓拨出一条木
21、杠横的方形洞槽外,这样就可以推开门。 这就是老式的木门锁。它可根据各家各户安装木门的大小不同来制作,也可以制作成不同钥匙的木门锁。在旧时,它能起到一点点防盗作用,又能方便于人口多的家庭能够每人手中配备一把铁线钥匙。它既不安全,又不能防盗,只能够防君子,不能防小人。所以,它在城市面上里已被淘汰。现在的人根本没有人再去制作这种木门锁了,而且现代的木匠基本上都不会制作这种木门锁。这种木门锁最大的弱点就是容易被仿制钥匙。 二、锁的飞跃-三簧锁因为木锁不够结实,后来改用青铜制成,但结构简单。汉代出现铜质簧片结构锁,俗称三簧锁或簧片锁,利用两三片板状铜片的弹力来达到封关和开启作用。由于簧片装置能作多种变化
22、,并可用钥匙孔形来决定钥匙的式样,安全性能、保密性较木质锁前进了一大步,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因此有广锁之称。这种锁自唐代开始经不断改进发展,直沿用至上世纪的50年代,出现了120余类不同款式,有的采用暗门、定向、二开、无钥、文字密码等特殊技术,使锁具保密程度大大增加。公元前二世纪末,我国生产的簧片锁随丝绸之路传入了古罗马。至今,奥地利格拉茨城博物馆里还收藏着我国汉代的簧片锁。三、近代锁-叶片锁公元8世纪,东罗马人制成最初的叶片锁,又名钥匙孔锁,利用钥匙牙花拨动锁内于之吻合的叶片缺口进行开关。公元18世纪,英国人丹尼克波特发明出凸轮转片锁,锁内金属叶片利用弹簧控制转动,钥匙插入锁内必须先转动叶片
23、接触到锁舌缺口才开启。19世纪,欧洲制造商发明出高级凸轮转片锁,钥匙的牙花增到1600种,后来的各种改进更使钥匙牙花增至上万种变化。叶片锁的钥匙造型美观大方,被公认为锁和钥匙的标志,许多国家把它制成大型的金钥匙,赠送给友邦、贵宾,象征尊敬、和平和友谊。我国从清代开始生产叶片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逐渐被弹子锁替代。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不少企业生产叶片结构的铁挂锁。最早的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的机关,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就是门闩了。我国古代有石锁,并无钥匙,是以绳索或铁链束缚。商周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冶炼技术成熟并立即被应用于制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锁匠 实用技术 参考 大全 全套 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