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化学课件.doc
《卫生化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化学课件.doc(31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2.1误差及其表示方法一 误差的分类 如:测定方法不完善、仪器不准、试剂不纯、操作不正确等。系统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使测定结果系统偏高或系统偏低,当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3.分类.方法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不够完善而引起的。.仪器误差:是由于所用仪器不够精确所引起的误差。.试剂误差:是由于测定时所用试剂或蒸馏水不纯所引起的误差。.操作误差:是由于分析操作人员所掌握的分析操作,与正确的分析操作有差别所引起的。过失误差:由于过失或差错造成的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是不允许存在的;没有规律性,常表现为离群数据;可用离群数据的统计检验方法将其剔除。 这是由于操作者责任心
2、不强、粗心大意或违反操作规则等原因造成的。如:读错数据、加错试剂、记录出错、计算出错等。因此没有列入误差之列.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偶然误差)随机误差:是由某些无法控制和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1.性质 .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 .有大有小、有正有负。随机误差的分布存在一定规律。2.减小方法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取平均值。 不稳定的随机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的微小变动、光线、气流、分析人员操作的微小差异以及仪器的不稳。由于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其大小和正负都是不固定的,因此无法测定,也不可能加以校正。 (实践证明,对一个量进行多次的测量,测定结果都不同程度分散在
3、其平均值两侧,小误差出现机会多,大误差出现机会少,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几乎相等,因此它们之间能相互抵消。).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绝对值特别大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非常小。.准确度 accuracy 是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相符的程度。用误差表示。1.准确度的意义反映测量系统或测定方法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决定着该测定结果的可靠性。2.准确度的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E=x- .相对误差:RE=E/100% 二.准确度与精密度相对误差能反映出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比例,这对于比较在各种情况下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更为方便。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
4、。.精密度 precision 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量值之间的彼此符合程度。用偏差表示。1.精密度的意义 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反映测量系统或分析方法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2.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绝对偏差 .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计算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时把单次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后再求和,不仅能避免单次测定偏差相加时正负抵消,更重要的是大偏差能显著地反映出来。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能更好地反映出一组平行测定数据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准确度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大小的综合指标。精密度是反映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5、,但只有消除或减免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准确度才高。所以,要想得到好的结果,首先应设法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只有在消除或减免系统误差之后,精密度高,准确度才高。2.2分析数据的处理一.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所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包括全部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不确定数字。.有效数字修约方法修约规则为:“四舍六入五留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加减运算;2.乘除运算;3.对数和反对数运算;4.准确度或精密度;5.用计算器运算。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时,应保留几位有效数字,应根据测定方法及使用的仪器的准确程度来决定,其所保留的有效数字中,只有最后一位是可疑的
6、数字。数字“0”在其中有双重意义:.有效数字;(0.0300的后两个“0”).定位作用。(0.0300的前两个“0”)即:被修改的数字4,该数弃取; 被修改的数字6,进位; 被修改的数字=5,并且后面的数为0,当5前面为偶数,弃取; 被修改的数字=5,并且后面的数为0,当5前面为奇数,进位; 被修改的数字=5,并且后面的数还有不为0的任何数,都进位。以数据中小数点后的位数最少的数据位数为准。以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为准。对于第一位为8或9的数,乘除时可多计一位。对数的尾数位数与真数的位数相同。视情况为一位或两位有效数字。对最后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进行合理取舍。二.可疑数据的取舍可疑数据(离群
7、值):是指一组数据中偏离较大的个别数据。.Q检验法1.适用性.n=310的测定;.只有一个可疑值的取舍。2.方法.n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找可疑值;.求舍弃商.查Q表;若Q计算Q表,则可疑值舍弃,否则保留。可疑数据可能是由于测试条件改变、尚不明原因现象的突然出现、系统误差及偶然事故等因素造成。它的取舍应慎重,首先应从各个方面检查,若能确定它纯属操作失误引起,则应弃取;若不能确定,则要借助于统计方法判定它是否是离群数据,若是则弃取,否则保留。(置信度又称可信度、可信限、置信水平).Grubbs检验法1.适用性n可大于10,可疑数据可以不止一个。2.方法.只有一个可疑值.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找出可疑值
8、;.求统计量.查T表;若T计算T表,可疑值舍弃,否则保留。.可疑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在同一侧.可疑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分在平均值两侧它可比前者更可靠(利用了全部数据),但不如前者简便、直观。检验内侧;如保留,再检验外侧。暂去一侧检验,之后再反过来检验。三.分析数据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法1.适用两组测定数据的精密度差异是否有显著性的检验。2.方法:.计算S1、S2及S12、S22;.若S12S22,计算F=S12/S22;.根据n1、n2及置信度(一般为95%),查F表;若F计算F表,两组数据精密度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反之差异没有显著性。在定量分析中,当我们取得一系列数据以后,首先要考虑这些数
9、据是否全部有效,如果有个别数据可疑,就需进行可疑值的取舍;其次还要判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这就需要进行显著性检验。通过显著性检验,如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则存在着系统误差;若无显著性差异,则误差只是由随机误差引起。.t检验法1.适用:测量平均值与标准值(或已知值)或两组测定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有显著性的检验。2.方法:.测量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计算t.查t表;若t计算t表,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在定量分析中,当我们取得一系列数据以后,首先要考虑这些数据是否全部有效,如果有个别数据可疑,就需进行可疑值的取舍;其次还要判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这就需要进行显著性检验。通过显著性检验,如果存在显
10、著性差异,则存在着系统误差;若无显著性差异,则误差只是由随机误差引起。.两组测定平均值的比较.对两组测定值进行F检验;.若F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计算t、S;.根据f=n1+n2-2及要求的置信度查t表;若t计算 t表,两组测定平均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在定量分析中,当我们取得一系列数据以后,首先要考虑这些数据是否全部有效,如果有个别数据可疑,就需进行可疑值的取舍;其次还要判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这就需要进行显著性检验。通过显著性检验,如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则存在着系统误差;若无显著性差异,则误差只是由随机误差引起。四.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在选定的置信度下,总体平均值在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出现的范围。有限次
11、数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的关系:平均值的可靠性是相对的,我们必须通过样本平均值来估计总体平均值即真值的存在范围。s为标准偏差;n为测定次数;t,n-1为显著性水平、自由度f时的t值,可由表中查出。一.卫生化学的内容与任务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分析结果的表示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2.1误差及其表示方法2.2分析数据的处理第一章 绪论3.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一.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第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作业:P46:1-3、5-7、补充。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示意图t 值表补充题一.名词解释准确度、精密度、系
12、统误差、随机误差。二.问答1.误差的分类?误差如何表示?2.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性质及减小方法? 3.系统误差的分类? 4.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5.可疑数据如何取舍? 6.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7.分析数据的显著性检验意义?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tometry;UV-Vis,又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光谱分析法spectroscopic analysis是利用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所吸收或发射辐射的特征和强度而建立起来的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方法。按物质粒子的类型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按光谱产生的机制分为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按辐射波
13、长不同分为射线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第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目前应用最广、发展最早的一类光谱分析法。是卫生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1.灵敏度高;2.选择性高;3.准确度较高;4.仪器设备较简单,操作易掌握;5.不仅可用于定量分析,还可用于定性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溶液中的物质的分子对200760nm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第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灵敏度高:在最佳测定条件下,其最低检测浓度可达10-7gml-1。2.选择性好:在适当条件下,可在其它组分存在时,不需化学分离等手段而进行测定。3.准确
14、度较高:在仪器设备和其它测量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其相对误差可减小到12%。虽然相对误差比重量法和滴定法要大,但对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已经能够满足要求。4.仪器设备较简单,操作易掌握:如用过的721、722等,它的分析速度也比较快,几分钟就可以得出测定结果。5.不仅可用于定量分析,还可用于定性分析。所以首先测定样品应配成溶液。是分子吸收。那么什么是200760nm光谱区辐射能?物质溶液如何对其吸收?其吸收与物质有什么关系?如何测定?这是我们这一章的重点。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一.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电磁辐射:是高速通过空间而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
15、传播媒介的光量子流,也可简称为光。它具有波粒二象性。3.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它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性:表现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衍射、干涉、散射等现象,可以用速度、频率、波长等参数来表征。c =,=1/粒子性:表现在光电效应等现象,如光照射到物质上可引起物质内部能量的变化,产生能级跃迁,即光的吸收、发射等现象。其可用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来表征。 E = h = hc/它具有波粒二象性。物质对辐射能的吸收和发射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当物质内的分子或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若以辐射能的形式传递能量,则辐射能一定等于物质的能级变化: E=E=h= h c /.电磁波谱electromagnet
16、ic spectrum电磁波谱: 是指按电磁辐射波长顺序排列的波谱。1.单色光:指只有一个波长或频率的光。2.复色光:经分光可以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色光的平行光为复色光或白光。3.互补色光:以适当比例混合可以组成白光的两种单色光互称为互补色光。实验证明:对于可见光区中各色光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每种颜色的光都有一定的波长范围,界限不十分清楚。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只有当入射光的能量恰好与物质的基态与激发态能量差相等时,物质对光可产生吸收的性质。 E=E2-E1=h由于不同的物质内部结构不同,基态与各激发态能量差不同,即基态与各激发态能级跃迁所需能量不同;
17、所以物质只能吸收某一特定波长的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最常见的现象:不同的物质呈现不同的颜色。如果物质选择吸收白光中一种颜色的光,则物质将呈现出此光的互补色光颜色。若要对CuSO4溶液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应选择什么颜色的光作为入射光?.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又称吸收曲线 absorption )吸收曲线:让各种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一定浓度的某吸光物质溶液,测定该溶液对各种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形状。同一物质不同浓度的溶液吸收曲线比较。吸收曲线意义:了解该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了解max以有利于
18、分析中最佳条件的选择;为定性分析依据。它是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的谱图。它决定于物质本身的结构,即激发态与基态能量差。其形状应为线状光谱,但实际上曲线的形状为带状光谱(即产生的是吸收带)。那么为什么吸收曲线为带状光谱?这应从分子吸收光谱如何产生来了解。.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物质分子内部的三种运动形式:1.电子绕原子核运动能级相应为电子能级;能级差约为201ev,相当于601250nm波长的光,在紫外可见区。2.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能级相应为振动能级;能级差约为10.05ev,相当于1.2525m波长的光,在红外区;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能级相应为转动能级;能级差约为0.050.
19、005ev,相当于25m250cm的光,在远红外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即此吸收光谱为电子光谱。由于E电E振E转,所以在物质吸收能量发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伴随发生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跃迁,但一般情况下分辨不出,观察到的只是这些谱线密集在一起合并而成的较宽的吸收带;因此分子的电子光谱为带状光谱。只不过是不同的分子,电子跃迁所需能量不同,吸收光谱不同。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有机化合物中的价电子:形成单键的电子;形成不饱和键的电子;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上未成键的n电子。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20、类型:跃迁的相对能量大小:* n* * n*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取决于分子中外层电子的性质,即由外层电子跃迁产生吸收光谱。.*跃迁:是一切饱和有机化合物都可产生的电子跃迁类型。需要的辐射能很大,处于远紫外区。如CH4的max为125nm,C2H6的max为135nm。.n*跃迁:是所有含有杂原子的饱和烃衍生物都可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所需要能量小于* ,但大多数吸收峰仍出现在低于200nm的区域内。.*跃迁:发生在任何具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max很大,吸收峰随溶剂的极性增加而产生红移。*跃迁的能量随着-共轭程度的增大而减少,产生的吸收峰长移,吸收程度增大。.n*跃迁:发生在
21、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中,max比较小,吸收峰随溶剂的极性增加而产生短移。*、n*跃迁的重要差别是:摩尔吸光系数不同:前者大,约104数量级,后者小,一般在10100范围内;溶剂的极性对吸收峰波长影响不同:在极性溶剂中前者吸收峰长移(红移),后者吸收峰短移(紫移或蓝移)。生色团chromophore:是指能提供电子的不饱和基团。如C=C、C=O、-N=N-、-NO2、C=S等。助色团auxochrome:是指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峰长移的杂原子基团。如-OH、-NH2、-OR、-SH、-Cl、-Br、-I等。2.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带absorption band.R吸收带:由n*跃迁产生。max10
22、0,有时被较强的吸收带掩盖;在极性溶剂中,吸收带发生短移(紫移或蓝移)。.K吸收带:由*跃迁产生。max104;共轭程度大吸收峰长移,增大;在极性溶剂中,吸收带发生长移(红移)。.B吸收带(精细结构吸收带):由*跃迁和苯环的振动重叠产生。在230270nm(256nm)之间,为一系列较弱的吸收峰(称精细结构吸收带),max200。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在较强的溶剂中会失去其精细结构现象。.E吸收带:由苯环结构中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系统的*跃迁产生。可分为E1(185nm、47000);E2(204nm、7900)。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f电子跃迁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卫生 化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