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数下册数学教案.doc
《五数下册数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数下册数学教案.doc(175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小学五年级数学 2011.2.14五年级(1)班数学学科教学计划(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五(1)班现有学生73人,其中男生50人,女生23人;我班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能力较强,能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如:张幸怡、蒋炎等。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基础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形成等原因,导致成绩较差。如:汪新杰、薛兴海等。二、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指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旨在使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在不改变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和体例的前提下,尽量体现近年小学数学
2、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新理念、新措施,以便使修订后的教科书能更好地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尽快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为全面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而努力。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数字和信息、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统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奇妙的图形密铺、解决问题的策略、圆、画出美丽的图案、整理和复习。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与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
3、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4、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2、数学思考:(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
5、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3、解决问题:(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
6、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4、情感与态度:(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
7、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五、教学措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3)课堂
8、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5、 精讲多练,熟能生巧。六、教学进度表周次时 间教学内容周课时数12、172、18方程2222212、25方程4432、2834方程2、确定位置2443、73、11确定位置1公倍数和公因数345
9、3、14-3、18公倍数和公因数3数字与信息1463、21-3、25认识分数4473、28-4、1认识分数4484、4-4、8认识分数2找规律2494、11-4、15分数的基本性质44104、18-4、22分数的基本性质44114、25-4、29分数的基本性质1统计2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4125、2-5、6分数的加法和减法44135、9-5、13解决问题的策略33145、16-5、20圆44155、23-5、27圆44165、30-6、3圆2整理和复习24176、6-6、10整理和复习33186、13-6、17复习196、20-6、24复习206、27-6、30复习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10、教案 课 题: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方程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是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概念。小学数学中揭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种,这里对方程的定义采取的是属加种差定义方式: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这里,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是“等式”,种差是“含有未知数”。 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考虑到中小学学习的衔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本单元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由于不再像过去那样,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因此,暂时只解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 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
11、思想。 方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相比,是思维方式的飞跃。列算式解决问题,是通过已知求出未知,已知条件作为一方,问题作为一方;列方程解决问题则是把已知和未知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看成地位相同的量共同参与运算。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教材用天平图、带括线的图画、线段图等方式对怎样列方程,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意思加以体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根据事情发展的线索理顺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等式的
12、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8课时修 正 栏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 题: 方程与等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教学过程:一、 教学例1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二、教学例2 学生自学 要求:1、学生
13、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50 X50100 XX=200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 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 X50=150 X50100 XX=200 第二种: X50100 XX=200 X50100 X50=15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指名学生说,教师板
14、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 、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四、课堂作业:练习一的1、2、3。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学生体会了方程的思想,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准备。通过学习,学生自主地
15、建构了方程的模型,内化了方程的概念。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修 正 栏 让学生自己再写这样的两个等式等式和方程的关系用图表示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 题: 等式的性质(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
16、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 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 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
17、边是否相等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 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理解了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修 正 栏让学生说出等式中关键的词评讲时强调解方程的几个注意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
18、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 题: 解方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712题。 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重难点:理解解方程过程的简化书写,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14 x=1423 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120X=25 7.8X=2.5 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集体订
19、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是含有未知数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就能很快知道 最后的结果。 第9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改正,我 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师要特别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 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肯定。 三、课堂作业 第6页的第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册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