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ppt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ppt(54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环境规划学环境规划学第二章第二章 环境规划的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2.1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2.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人地系统2.3 复合生态系统2.4 空间结构理论2.5 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生态学(1)环境系统的概念)环境系统的概念 地球表面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l内在本质在于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过程。2.1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2.1.1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l环境系统环境系统和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两个概念的区别:两个概念的区别:l前者着眼于环境整体,而后者侧重于生物彼此前者着眼于环境整体,而后者侧重于生物彼此之间以及生物与环
2、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人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人类在环境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同环类在环境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境之间的相互关系。l环境系统从地球形成以后就存在,生态系统是环境系统从地球形成以后就存在,生态系统是生物出现后的环境系统。而人类生态系统一般生物出现后的环境系统。而人类生态系统一般是人类出现后的环境系统。是人类出现后的环境系统。2.1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2.1.1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2.1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2.1.1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2)环境系统的特
3、点)环境系统的特点l开放系统开放系统l自我调节自我调节l动态平衡动态平衡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提供资源排放废物反馈反馈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2.1.1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3)环境系统的功能)环境系统的功能l环境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和发展的能力。l环境系统和外部介质相互作用的能力-提供自然资源和容纳净化污染物人类对环境系统的影响人类对环境系统的影响l生态系统简化。生态系统简化。l城市的增多和扩大,工业交通的发展,使农业用地城市的增多和扩大,工业交通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面积逐渐缩小,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面积逐渐缩小,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l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4、。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l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减少,使大气层中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减少,使大气层中CO2含含量增长,产生难以预料的气候变化。量增长,产生难以预料的气候变化。l人类对地壳内部金属矿产的开采、利用和弃置,最人类对地壳内部金属矿产的开采、利用和弃置,最终将造成终将造成 这些金属元素在地表环境中浓度的增高。这些金属元素在地表环境中浓度的增高。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2.1.1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2.1.1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4 4)环境系统和环境规划关系)环境系统和环境规划关系l环境系统是环
5、境规划的对象之一-环境规划目的是协调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l环境规划关注的是环境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环境境人人类社会社会 环境规划环境规划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2.1.2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1)概念)概念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l绝对环境容量绝对环境容量 WQ=WS(标准浓度)-B(本底浓度)WQ=M(WS-B)M-环境介质的量l环境年容量:环境年容量:绝对环境容量乘以污染物年净化率(重量)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2.1.2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2)环境容量应用中的问题)环境容量应用中的问题l环境系统不仅仅是个纳污容器l环境系统对
6、人类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纳污、净污;提供资源、能源;给人以精神、美学上的享受)l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环境规划,不能很好地解决未来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问题。l不能很好的达到规划目的。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2.1.2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3)总量控制)总量控制l是将某一控制区域(例如行政区、流域、环境是将某一控制区域(例如行政区、流域、环境功能区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采取措施将功能区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采取措施将排入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数量之排入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以满足该区域的环境质量要求。内,以满足该区域的环境质量要求。l总量控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7、:总量控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污染物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的排放总量;排放污染物的地域;排放污染物的地域;排放污排放污染物的时间。染物的时间。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2.1.2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4)总量控制分类)总量控制分类l容量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l目标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l行业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2.1.3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1)概念)概念l环境承载量:某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环境承载量:某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对他)的作用量。统(对他)的作用量。l环境承载力: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环境承载力: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
8、活动的极限值(阈值)。社会、经济活动的极限值(阈值)。l环境承载力决定着一个流域(或区域)经济社环境承载力决定着一个流域(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2.1.3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2)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客观性和主观性客观性和主观性。l客观性体现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下的环境承载力是客观客观性体现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下的环境承载力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衡量和评价的,它是该区域环境结构和功存在的,是可以衡量和评价的,它是该区域环境结构和功能的一种表征;能的一种表征;l主观性体现在人们用怎样的判断标准和量化方法去衡量它,
9、主观性体现在人们用怎样的判断标准和量化方法去衡量它,也就是人们对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分析具有主观性。也就是人们对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分析具有主观性。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2.1.3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2)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特征)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特征 区域性和时间性区域性和时间性。l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力是不同的,相应的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力是不同的,相应的评价指标的选取和量化评价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评价指标的选取和量化评价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动态性和可调控性动态性和可调控性。l是指其大小是随着时间、空间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是指其大小是随着时间、空间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
10、变化的。人类可以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水平等手的。人类可以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水平等手段来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段来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2.1.3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3)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异同)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异同环境容量侧重反映环境系统的自然属性,即内在的环境容量侧重反映环境系统的自然属性,即内在的秉赋和性质;环境承载力则侧重体现和反映环境系秉赋和性质;环境承载力则侧重体现和反映环境系统的社会属性,即外在的社会禀赋和性质,环境系统的社会属性,即外在的社会禀赋和性质,环境系统的结
11、构和功能是其承载力的根源。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其承载力的根源。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环境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环境容量具有相对的确定性,有限性;而一定时期,一容量具有相对的确定性,有限性;而一定时期,一定状态下的环境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定状态下的环境承载力也是有限的。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2.1.3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4)定量描述)定量描述l EBS=f(T,S,B)-时间、空间、经济行为时间、空间、经济行为-三个自变量三个自变量l体现时间性、区域性和经济行为的关联性体现时间性、区域性和经济行为的关联性l目前还没有准确函数用于计算目前还没有准确函数用于计
12、算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2.1.3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5)指标体系)指标体系l资源供给指标:水、土地、生物等自然资源资源供给指标:水、土地、生物等自然资源l社会影响指标: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共设施、社会影响指标: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共设施、人口密度人口密度l污染容纳指标:污染物排放量、绿化状况、污染物净污染容纳指标:污染物排放量、绿化状况、污染物净化能力化能力l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和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和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经处理后得到环境承载力的相对值。经处理后得到环境承载力的相对值。2.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2.1.3 环境承载力环境
13、承载力(6)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的关系)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的关系l环境规划要以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在环境环境规划要以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制定经济发展的最优政策。承载力范围之内制定经济发展的最优政策。2.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1、概念2、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可持续发展的实质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途经5、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规划的关系2.2.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l“当代人”“后代人”-人类,群体,而非个人l分三层次解释:宏观-人类和自然共同协调进化(人-天关系,天人合一)中观-满足当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环境规划 理论基础